读过 天龙八部(新修版) 🌕🌕🌕🌕🌑
首先说整体。天龙八部是金庸所有小说我最爱看的一部,也是所有武侠小说里我最爱翻来覆去看的一部,比很多网文更为好看(刚看完,我打字也像里面文风了),林志颖版电视剧我便看了不下三次,原版也看了不下三次,所以对新修哪些地方修了大体上一眼能够看出来。小时候一直喜爱段誉王语嫣枯井醍醐灌顶心意回转的一段,听说世纪新修拆了段王大感不快便一直未看,只当没有发生过,这次想要看看新修,却发现除了结局之外前面细节也增删修改,目测大约改了有5%左右的文字量,真不算小,把姑苏王家慕容家丁春秋西夏王妃公主等原书并未交代的地方全部交代出来。虽然年纪见长,把原书中大量情节看出破绽(人物实在太多了,又加上要贴合历史,细想之下许多逻辑都完全不通,尤其是故事主心骨萧峰追踪带头大哥这段,太多人前后言语不一致,再者萧峰千万个怀疑怎么可能怀疑是大理国王去带头讨伐入侵大宋少林的契丹人呢,于是阿朱枉死的情节也变得有些可笑),实在是过于为制造戏剧冲突而强行构造。但不得不说个别场面写得又实在精彩。而且,抛开国恨家仇牵连数百角色的萧峰线不说,逍遥派及大理段氏的二弟、三弟的线涉及人数少些,不过儿女情长事宜,就比较容易看着合理了。现在看得网文拆书多了,才知道这文章架构行走的精妙已经很不易,也不想过多求全于萧峰的线了。感觉是既不如当年第一次看时感觉完美,又不至于非常差,只能说故事的节奏和精彩之处多了,读者也自然不会像算数学题一样去纠缠细节(其实数学题也是要做好条件给定假设,哪里有万全的推论呢?),只是比例要拿捏好。
再说单个场景。新修版大部分场景都不如旧版那么爽文、那么精彩,细节之处像八荒六合唯我独尊功改不老长春功、游坦之学易筋经改神足经等,都让各派的武功体系完整了些(不然原书中童姥的功法虽然名字好听,和逍遥派其他人的宛如完全独立一般,改后还对应到了逍遥派功法的来源,这原本的确是该写而未写的;短时间内再是奇遇,学少林第一大内功易筋经也太过扯淡,而且游坦之这角色并没有重大剧情对应让他非得学的是易筋经不可),这也算了。隐约记得段誉初遇萧峰有一段打闹,调笑说什么屁股向后平沙落雁式,新修好像给删掉了,其实没必要删,挺好笑。
最大修改我初读完印象是这两处:
1、全书最大高潮少林寺萧峰报仇一段,原先是一直秘密保留到萧远山出现父子狼嚎点出带头大哥,真是传奇演义啊,这里修改后带头大哥行为稍微合理(虽然也还是很不合理了)萧峰英雄格局也更高(显然在阿朱死后已经没了太多复仇的愿望,还出言劝阻其父),但纯说故事高潮迭起程度却不同了。一路上萧峰和阿朱奔波的路,多了一段阿朱私奔前托付于慕容氏,好让她各方面行为没有大错,显然金庸十分爱她。萧远山慕容博打斗一段鸠摩智抓段誉的情节似乎也有些小改。
2、王语嫣。王语嫣这修改真不是拆不拆段王,给不给复嫣的cp的问题,这个修改不能说高明还是不高明,只能说全然看破了从前金庸自己爱写的痴儿怨女情情爱爱。原来段誉对神仙姐姐的诸多抬举,都是当时的心魔,也就是机缘巧合下一时迷恋过头,一旦破了心魔,王语嫣许多原来的小的不好之处就逐渐显现出来了,这不就是所谓的从crush到爱到下头,爱情到来的时候,我们以为爱情会很美,爱情离开的时候,我们以为爱情没来过。而世事却无不如此。原来看破了爱,才想起王语嫣前面种种无情之处实在不算得什么人品高尚的女子(段誉再惹她无感讨厌,那也是救命恩人,少林寺慕容复杀段正淳她却直言这一手是妙招等的行为前面反复数次),后面没了滤镜段誉发现她变得鄙俗也正常不过。本来她母亲、外婆都是毒辣奇怪的女子,她从小没有出过门,天天看母亲斩人做肥料,怎么可能一切也像是神仙一样?是段誉心魔才正常。
王语嫣对慕容复也是如此,当时心里神仙般的人物,既然已经不爱了,也不会不忍看他发疯下场,倒还不忘给自己涂上两点胭脂。金庸做此修改,无非也是不信什么神仙眷侣了,纵然是酒罢问君三语的虚竹和李青露,她也要把他身边的女人全部除掉去,茶花满路更不用说全是贪嗔痴。只有阿朱是真心见到英雄大侠真心倾慕真心愿意为爱而死,但是她也是在最真的时候死去了。最后能心无痛苦地活着的都是放下了的人,能真心不改当初的都是死了的人。
一开始就喜欢段誉、钟灵,现在还是喜欢段誉、钟灵。段誉的好处是活在世上若只涉及自己的事就当一时的快意恩仇也无妨,但若牵连到别人便想得起大是大非,从出生就什么也拥有了,因此对什么也不强求,你说天龙寺是不是佛缘深,可说释迦牟尼当初也是王子呢;却又有许多兴趣爱好,是个天性乐观开朗之人,一时心里的酸楚转天便能自己想通,又不拘束于英雄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若此时此刻能救得爱的谁人姓名,便是受胯下之辱也是愿意,虽然痴傻了些但终究十分讨人喜欢的角色。钟灵也是开朗的,心酸一时情意一时但绝不会为了段誉做什么一见误终身,她要是不嫁段誉更好,真正永远是轻灵的少女,比之身有各种牵挂的郭襄更过之一层。
但段誉接过王位破除心魔后,终于估计还是要长大的,不知钟灵又如何。
这里面其实到结局比故事开头圆满的人不多,想得起来的只有段延庆,跟慕容复一比他才配得起旧时王孙的格调,不愿贪多也不肯吃亏,有仇必报有债必偿,偶遇机缘放下心魔得解珍珑棋局,临到梦想快完成即将感到萧远山式的空虚时,却被告知世上自己有血脉相连的家人,多年前珍爱的一段经历的真相得解,“一时之间觉得比做什么皇帝痛快得多了”,临了大笑拂袖而去。
看完更觉得红楼梦写作厉害,如果不是对着真实发生的事件人物临摹,要怎么创造一个数百上千角色每个人都逻辑链完整的故事,实属过于不易。
另外,金庸到年纪大了也对越来越多的事看得越来越透,虽然他说新修版只是填补原本的留白。王语嫣本人的鄙俗我倒是相信是一开始的设计(毕竟一开始起名叫王玉燕了,感觉并不讨金庸的喜),但萧峰的线却像是bug修不完,勉强贴补后放弃而已。
我最喜欢的几个设计,一是段誉钟灵同嗑瓜子同冒险的小儿女侠义,二是少林寺大战萧峰萧远山父子狼嚎段誉六脉神剑尽出照见慕容复伪君子真相,三是珍珑棋局点众人命运以及段延庆心生悲凉,四是木婉清转头问段誉,你想我么,你想我什么了,你当真想我吗?段誉一个也无法回答。这场面被低估了,和如果我问心有愧写得同一个级别的漂亮。第五也是最后永远最喜欢的一段是,酒罢问君三语,你一生中,最快乐逍遥的是什么地方?你最爱的人叫什么名字?你最爱的人样貌如何?小时候只顾看虚竹的爱情,然而其他的回答都比虚竹好看。萧峰念及阿朱伤心自去,大概对世间已没有什么念想。包不同这讨厌得要死的杠精,讲起女儿却说话直接爱意深重,只是最后也死得凄惨。慕容复新修版感觉增加了不少心理活动的细节,从前只觉得他很讨厌,现在却也可以理解,他也对王语嫣无情,只是从小被复国灌输入脑。他父亲也不爱他,只当他棋子,母亲大概也好不到太多,也是希冀他成功复国。没有人爱的人,自然也不懂得爱别人,平生最快乐之时竟然一桩也想不起。人生苦短,怎么可能最快乐的事情在未来?果然最后疯了。
慕容复这倒像是连城诀最后大金佛上喂了毒一切大梦一场;其他人也像连城诀、聂隐娘的结局,只有什么也不求的人回到雪谷之间,得到少年少女粲然一笑。又有什么是真,什么是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