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 親愛的漢人https://www.facebook.com/share/1L1ioMWVNE/
今年的世界棒球12強賽,臺灣拿下總冠軍,全國上下熱血沸騰!從一開始不被看好的局面,到最後捧起冠軍獎盃的那一刻,不少人可能都感覺像是做夢。過去,臺灣球迷對自己國家的棒球實力總是有種又愛又恨的矛盾情緒,這次的勝利讓大家都暫時拋開那些負面想法,專心狂歡。然而,歡慶之餘,有些事情其實值得我們靜下心來思考。
轉載 親愛的漢人https://www.facebook.com/share/1L1ioMWVNE/
今年的世界棒球12強賽,臺灣拿下總冠軍,全國上下熱血沸騰!從一開始不被看好的局面,到最後捧起冠軍獎盃的那一刻,不少人可能都感覺像是做夢。過去,臺灣球迷對自己國家的棒球實力總是有種又愛又恨的矛盾情緒,這次的勝利讓大家都暫時拋開那些負面想法,專心狂歡。然而,歡慶之餘,有些事情其實值得我們靜下心來思考。
在轉播比賽的鏡頭中,有朋友注意到一位穿著傳統族服的觀眾。當時大家可能覺得這是有人想博眼球、圖個趣味,沒想到事情竟然延燒了起來。這位觀眾穿的是賽德克族服,還貼了模仿傳統紋面的貼紙,後來在社群平台上發文表示「祖靈帶來了勝利」的話語,甚至暗指這場勝利像是「現代版霧社事件」——將棒球賽和莫那魯道當年的抗日鬥爭畫上了奇怪的等號。
說真的,看到這些言論我只覺得難過和悲哀,對臺灣來說,棒球的近代進程是從失望低谷逐步爬升、一步一腳印成長到現在;而霧社事件,則是一場官逼民反的悲劇。這兩者根本無法相提並論,更不應該用這種戲謔或簡化的方式來描繪。更別提,這次出賽的球員裡,根本沒有一位賽德克族的代表。
霧社事件是賽德克族人在日本殖民統治期間,因為種種壓迫而起身反抗的歷史悲劇,這是一場為生存而爆發的衝突。它不該被當成「鼓舞士氣」的符號,更不適合作為贏球迷因的題材。然而,在臺灣,這種錯誤的比擬似乎見怪不怪。不管是官方還是民間,對於原住民的歷史,似乎都傾向於一種「無傷大雅」的態度。當歷史人物是漢人時,比如蔣中正或鄭南榕,社會上常會出現激烈的正反意見和討論;但當原住民族的歷史被拿來做諧仿或玩笑,往往只會被淡化或忽略,甚至沒幾個人覺得不妥。
這次的事情就是個例子。賽德克族的歷史文化被隨意挪用,卻很少人站出來說明這樣做為什麼不合適。這其實反映了臺灣對族群教育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尤其是對原住民族的理解與尊重。我們口口聲聲說著要重視多元文化,但當文化被曲解或錯用時,卻沒多少人願意花時間去深究、去對話。
除了「祖靈」迷因事件,這幾天也有另一波熱議。大家開始注意到,這次球隊裡有十幾位球員具有臺灣原住民的血統,很多人覺得這是件值得驕傲的事。然而,一些「原住民天生會運動」的言論卻接踵而來,讓人聽得相當不是滋味。
老實說,這種看似正面的稱讚,其實是一種「微歧視」。把原住民的運動表現全歸因於「天生」,忽略了球員們付出的努力,這不但不公平,也是一種刻板印象。體育的成功,從來不是單靠天賦就能取得的,它需要長期的訓練和專注,還有無數次的失敗與再站起來。把這些都簡化成「天生厲害」,其實是對運動員的不尊重。
這種言論,就像小黑蚊一樣,看似不起眼,卻讓人不勝其擾。它暴露了我們對原住民族的刻板印象依然根深蒂固,對於族群多樣性的認識也還停留在很淺的層次。我們需要更深入地去了解和尊重,不是只是停留在表面的「支持」。
4/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