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mo 华润万家编外福娃每日祈翠
斩首之邀 [图书] 豆瓣
Invitation to a Beheading
8.4 (34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 译者: 陈安全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6 - 4
我喜爱作家(1768-1849)有一次谈及一现在已被彻底遗忘的小说时说:“他全民写作,他拥有一切表现手段。他给子们带来欢笑,让女人颤抖,他使世的男人如同得拯救一般觉得眩晕,叫从不做梦的人做梦。”斩首之邀》不是这种说。它是自拉自娱的小提琴。世俗之人会认为是在玩弄技巧。老人们会忙避之,转而阅读地域性传奇故和公众人物传记。爱好俱乐部活动的女人不会觉得兴奋刺激。存淫秽者会在小埃米身上看到小洛丽塔的影子。维也纳巫医的门徒们沉溺于共罪和渐进教育的畸形世界中会对它发出暗笑。但是(正如《关于影子的演讲》的者论及另一种灯光时所说):我知道有些读者会跳起来,怒发冲冠。

读过《斩首之邀》 🌕🌕🌕🌕🌗
隐喻过于丰富,情节十分魔幻,阅读起来挺有门槛。读完觉得和《局外人》的内核有相似之处,但《局外人》的主角是更缺乏自我意识的、更纯粹的“局外人”。辛辛那特斯则是具有主体性但其主体性被完全忽视和灭杀的受害者。在他看来,身边的人全都是“假的”,虚伪的假人社会判决了真实的他的死刑,在死刑之前还要策划一场作秀,让死刑犯心甘情愿地接受斩首。全书没有明确提到主角犯的什么罪,主角的“罪”大概率只是被构造的。我的理解就是,一个“文明”社会如何文明地杀死一个人,在这个过程中,这个人其实是被非人化的,斩首是一场展演,受刑者是必不可少但无人在意和尊重的饰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