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 迷失东京 🌕🌕🌕🌗🌑
以前看影视飓风知道了这个央视出来的小团队,一直很怀疑这样的付费内容会有多广的受众,于是几个月后终于自己付钱体验了。一个导演,一个主摄影兼剪辑,加一个翻译,能拍出这样的纪录片,很牛很牛。
看了之后有种果不其然的感觉,前后两个噱头:《我在日本黑帮当老大》的汪楠,和泷泽萝拉,最后还拍的是孤独死。虽然之中穿插了一些真正普通小人物的故事,但大部分观众应该还是噱头给吸引来。其实也挺好的,毕竟一般人想用这种噱头都挨不着边呢。
(瓣热评:“表面靠着日本黑道和泷泽萝拉作为噱头卖卖票,掩盖不了的是底色的悲凉。砍人是生活,拍黄片是生活,陪酒也是生活,生活的尽头是孤独到死。”)
日本社会的压抑:每个人都把不打破气氛放在第一位,所以习惯克制自己的表达,再在其他时候释放内心。所以工作谋生是商品化的,情感交流也是商品化的。工作有多单调,娱乐就有多丰富。六七十岁无法退休的老男人去为孙辈年龄的女团idol打call,AV女优下班把工资全部花在牛郎身上。
那位带三个孩子的单亲妈妈,白天做文员,晚上去陪酒,一天只睡2-6小时。艳俗的旗袍、满是皱纹的脸上辛酸的笑,勉强着调地唱着AKB的歌,此时镜头穿插AKB的原曲MV,活泼朝气的舞蹈、年轻明媚的脸、元气的笑容。这段真的一秒飙泪。偶像营造出的美好,是为了抚平普通人的艰辛;而偶像本身又去寻找其他的抚慰。人们需要在嘈杂的生活中寻找一个避风港;但现实中的爱不止是避风港,现实中的爱就是嘈杂的生活。
我终于真正体悟到为什么赛博朋克的主基调永远是日本。
bgm用了很多eva的插曲、攻壳的插曲、教授的曲子。傀儡谣响起的那一段很多人赞为“艺术”,但场景极为单一,仅仅只起到致敬的作用,表现力不及攻壳原片段万分之一。那魑魅魍魉、百鬼夜行之景,嬉笑怒骂、聚散离合,俯仰一世、无始有终。浮生若梦都在一首曲子的画面内呈现得淋漓尽致,没有什么作品能企及。
看了Q&A才知道用这些曲子大多是阎汁儿的私心,他用了一部一个多小时的片子来向自己的青春告别。害,那还是真的挺好的,要给年轻人机会。
这部对日本的呈现比索菲亚科波拉那部迷失东京好,感觉是我们在令人眼花缭乱的现代性里迷惘;而那部感觉是美国人在日本走丢了,稀里糊涂的😅
Edited 57d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