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过 大杜鹃 🌕🌕🌕🌕🌕
精彩绝伦!除了第 1、3、12、13、14 章结构有些松散,其余的每个章节都介绍了巢寄生的一个单独的方面,整体涉猎范围极广,选题很有“品位”。翻译很好,添加了不少专业的译注,是对原文的绝佳补充。因为大杜鹃不同的种群有不同的专性寄生现象,寄生织雀和褐胁山鹪莺又有着更夸张的个体独特标记,让我一度产生了很多关于分类、定种、演化、生殖隔离的疑惑,但这些疑惑又都在第 11 章得到了解答,尤其是靛蓝维达雀寄生红嘴火雀的那一段讲述,看得人酣畅淋漓,惊叹这世界的奥妙!2012 年在赞比亚拍到的黑喉响蜜鴷寄生小蜂虎巢的影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自然界中有这样多的杀戮,个体之间为了竞争生存而表现出的如此多的残酷让我反思人类对生命的无限怜爱。很多人看到小鸟掉在地上都忧心忡忡,看到流浪猫扑杀麻雀也痛心疾首。这些人岂不是要恨死大杜鹃亲鸟对寄主的欺骗、也恨死大杜鹃雏鸟竟会凭本能杀死寄主的整巢后代?人类的美德固然值得歌颂,但若以自己物种的美德要求世间万千物种,这是不是一种自以为是呢?还有个关于物种互相识别的疑惑,北半球的寄主都根本不认识自己的雏鸟,这是为啥?!为啥人家南半球的寄主就能做到?看来看去感觉还是南半球的物种进化得更完善一点啊……而且好多鸟都是雌雄两态的,比如红胁绿鹦鹉,雌雄之间差异就特别大,他们求偶的时候是怎么互相识别到知道对方跟自己是同一个物种的?
Edited 124d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