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stakovich: Piano Concerto No.2, Sonata for Violin & Piano, Concerto for Piano, Trumpet & String Orchestra
Douban
Sinossi
1957年,肖斯塔科維奇為他的兒子馬克西姆寫下了這首第二鋼琴協奏曲,作為他19歲的生日禮物。在馬克西姆出生的前一年,肖斯塔科維奇因為《姆欽斯克縣的麥克白夫人》觸怒了斯大林,被《真理報》社論點名批判,由此他被貼上了“人民的敵人”的標簽。在那個年代,所有人都知道他完了。“今天,人民的敵人肖斯塔科維奇在基洛夫劇院舉辦音樂會”,報紙會這樣報道新聞。一面在絕望中等待著被逮捕,一面在希望中等待自己兒子的出生,這是一種怎樣的心情?他所敬仰的元帥,他所欣賞詩人、作家,他共事過的導演,一個個都消失了,或被處決,或死于古拉格群島,或者幹脆沒有任何人知道下落。他在無數個夜晚等待著敲門聲來宣布同樣的命運降臨在自己身上。再後來,斯大林自己也死了,而肖斯塔科維奇還活著。他依然是蘇聯官方認定的,享有巨大聲譽的人民音樂家,只不過換上台的掌權者同樣要對他的作品逐一蓋上“審核通過”的圖章。現在,馬克西姆已經長大成人,很有希望成為明日的鋼琴家。當肖斯塔科維奇為兒子寫下這首作品的時候,他又會是一種怎樣的心情?
這首作品從第一個音符起,就帶有肖氏專有的印記。在一群木管喋喋不休的引子中,鋼琴用一種帶著面具跳舞的姿態進入,接著小鼓也敲著興致勃勃的鼓點加了進來。這種開場很像他的第一大提琴協奏曲,一樣的興致勃勃,一樣地尖刻而怪異。後來讀到他的回憶錄,肖斯塔科維奇這樣說起他的《第五交響曲》的終樂章,那個曾經被穆拉文斯基認為是一個不夠有力的歡快的終結樂章,他說:“其實哪裏有什麽歡樂……這就好像有人用棍子打你,說:‘你的工作就是要快樂,你的工作就是要快樂’。而你站起來,渾身顫抖,口中喃喃有詞地離開:‘我們的工作就是要快樂,我們的工作就是要快樂…… ’”這段話讓我腦海裏立刻就想起這兩個第一樂章。迪斯尼在極具想象力的音樂動畫片《幻想2000》中,選擇這個樂章作為其中《錫兵的故事》的配樂。真是妙極了,音樂和畫面配合得天衣無縫,就好像是完全是為故事而創作的音樂一樣。肖斯塔科維奇一直在奉旨為蘇聯主旋律電影配樂,真希望他能看到自己的音樂有一天會這樣跟跟安徒生的童話合作,那時候,想必會他僵硬的表情中會露出一絲笑容吧。
第二樂章完全出乎意料。弦樂奏出一段厚重而深情的旋律,厚重得就像俄羅斯荒原上廣袤的白桦林,鋼琴清澈而溫暖的三連音在弦樂上方飄過,仿佛夏日的陽光在溪水上跳躍。很難想象這仿佛肖邦夜曲一樣溫情脈脈的旋律,會出現在肖斯塔科維奇的作品裏面,我印象中是絕無僅有。這裏不再有尖刻,反諷,或是咆哮,也不再有複雜的變奏和隱喻,只是一首簡單而動人的歌謠,伴隨著鋼琴連綿不斷的三連音,弦樂深沈的吟唱,完全是屬于父親和兒子的時間。在反複兩次主題之後,鋼琴由c小調轉為降E大調,音色變得更加明亮。如果要想象作品背後的場景,那仿佛是作曲家在回憶,十幾年前一個陽光明媚的午後,他坐在沙發上,看著自己的兒子在客廳裏亂跑,跌倒了,又爬起來。
這真是一段溫情得讓人心碎的音樂。
緊接著第二樂章慢慢散去的余音,第三樂章在鋼琴充滿節奏感的舞蹈中開始,那個我們熟悉的肖斯塔科維奇又回來了,鋼琴和樂隊再次輪番上陣,精神抖擻地重新拾起快樂的工作,圓號的強奏和小鼓的滾奏開始重現第一樂章那種怪異的歡快。這個樂章出現了一段充滿俄羅斯民間舞蹈風格的,由鋼琴狂熱地演奏的旋律。肖斯塔科維奇曾經反諷地說俄羅斯是大象的故鄉,那麽這段音樂就是大象在歡快地跳舞了。作為鋼琴協奏曲,尤其是寫給自己的兒子,無論如何是要展示一下演奏家的技巧的,這一段音樂很炫技,很過瘾。不要忘了肖斯塔科維奇自己也是一個不錯的鋼琴家,在第一屆波蘭肖邦鋼琴大賽中拿過獎。手頭有一張作曲家演奏自己的這首作品的唱片,速度極快,充分展示了肖斯塔科維奇的鋼琴技巧。
tracks
Piano Concerto No. 2 Op. 102
1 I. Allegro 7:10
2 II. Andante 7:42
3 III. Allegro 5:36
Sonata For Violin Op. 104
4 I. Andante 10:32
5 II. Allegretto 6:43
6 III. Largo 13:55
Concerto [No. 1] For Piano, Trumpet And String Orchestra Op. 35
7 I. Allegro Moderato 5:56
8 II. Lento 8:30
9 III. Moderato 1:27
10 IV. Allegro Con Brio 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