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曲俊存·赵俊良北京小曲集

豆瓣
良曲俊存·赵俊良北京小曲集

登录后可管理标记收藏。

北京小曲集
艺术家: 赵俊良 / 许吉星 三弦伴奏
出版发行: 北京文化艺术音像出版有限责任公司
发布日期: 2014年10月16日
类型: 说唱
条形码: 9787883015246
专辑类型: 专辑
专辑介质: CD

/ 10

2 个评分

评分人数不足
简介

由北京市曲剧团出品、北京文化艺术音像出版有限责任公司出版的《良曲俊存·赵俊良北京小曲集》CD专辑,收录了北京市曲剧团已故老演员赵俊良演唱的传统北京时调小曲19段,并附拉大片1段。
所谓时调小曲,时者时代、时兴、流行,调者歌也曲也。时调者,流行歌曲之旧称。旧时之流行歌曲,传流至今成为传统民歌。各地有各地之时调小曲,多为同一曲由母体向各处流变,融入本地民俗风情。北京时调小曲即为老北京真正的流行歌曲,本专辑所收曲子都是从清代便曾广泛流行于北京地区的,百多年来形成了独特的曲艺唱法和三弦弹奏法,特别是咬字与说功的运用,使得这些曲目有别于纯粹的民歌音乐,而成为一种以舞台表演为主的说唱样式,形成曲艺体系中的时调小曲这一特殊门类。20世纪40年代以来,随着唱腔和弹奏体系方法的失传,北京时调小曲逐渐罕见于舞台,以致濒于危亡,至今日已沦为绝学,虽偶有零散曲目得以继承演出,而作为一大门类的时调小曲整体已面临全面绝迹。《良曲俊存》中的录音大部分录制于1988年、1989年,是当时作为抢救濒危曲艺声响资料而发掘录制的。这次出版将首次使听众全面直观感受到老北京时调小曲的原始风貌。
赵俊良(1933~2014),北京曲剧、曲艺表演艺术家,自幼拜盲艺人姜蓝田为师,1953年开始从事北京曲剧工作,曾参加演出北京曲剧八十余部,重要角色有《杨乃武与小白菜》的刘锡彤和边宝贤、《啼笑因缘》的黄副官和关寿峰、《墙头记》的王银匠、《抢亲配》的祝枝山、《义和团》的宋庆和裕禄、《夺印》的陈友财《罗汉钱》的张木匠等。1962年参加拍摄北京曲剧电影《杨乃武与小白菜》(饰边宝贤)。他苦心钻研艺术,在唱腔、形体、人物塑造等方面,都取得了较高的成就,为北京曲剧艺术风格的形成、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自八十年代以来,他先后参加了八十余部影视剧的拍摄,如《曹雪芹》、《宰相刘罗锅》、《慈禧西行》、《康熙微服私访记》、《大清药王》、《天桥梦》、《那五》、《五月槐花香》、《铁齿铜牙纪晓岚》等。虽然都是反派配角,但以浓郁特色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还经常在影视剧中扮演曲艺艺人,将拉大片、八角鼓、群曲、主板书、双簧等形式结合剧情运用到剧中,如《武生泰斗》、《一代妖后》、《八旗子弟》、《宰相刘罗锅》、《珍珠翡翠白玉汤》等,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他一生钻研北京曲艺中诸调杂曲,他博闻强记,技艺全面。他对曲牌音乐的运用有着深入的研究,更精研很多冷僻的曲牌,并有相关专著《单弦曲牌的格律与唱腔》。八十年代末,他曾担任《中国曲艺志·北京卷》编委。晚年致力于岔曲辙韵的探索,编有《曲辙补遗》。2001年他荣获中国曲艺家协会授予的“新中国曲艺五十年特别贡献曲艺家”称号,2010年他荣获北京市曲艺家协会颁发的“新中国成立60周年北京曲艺特别奉献奖”。赵俊良为人谦和,温良质朴,始终保持着老北京旗人特有的礼数,具有长者风范。在本专辑的策划制作过程中,赵俊良先生骤然仙逝,《良曲俊存》是老人最后留给后人的可贵财富。《良曲俊存•赵俊良北京小曲集》是北京时调小曲第一次经过系统整理而结集出版,填补了北京民间传统口头唱曲艺术的一个空白,更是北京市曲剧团抢救老艺术家资料工作的一个重要阶段性成果。
本专辑为2CD套装,总时长约130分钟。封面名由佛教文化学者可一法师题写。光盘盒内附有40余页的书册,对专辑所收录的曲目曲调分别作了简要介绍,并记录了全部唱词,字数达12000余字。此外还收录了赵俊良、许吉星两位先生的艺术传略和珍贵照片60余幅,以及李丹书、李燕、孙燕华、舒乙、白奉霖、钮骠、赵玉明、包澄絜等专家学者、艺术家为本专辑所作的序言、题字、寄语。本专辑是热爱老北京文化、民俗、戏曲曲艺及民间音乐的朋友,必须收藏的艺术佳品。

tracks

A盘
01 《四贝上工》 【太平年】
02 《二十四糊涂》【照九霄】
03 《放风筝》  【苏州歌】
04 《王员外休妻》【洛阳调】
05 《十二重楼》 【边关调】
06 《照花台》  【怯五更】
07 《大姑娘看戏》【小看戏】
08 《秦楼悲秋》 【叹秦楼】
09 《小斗牌》  【吴桥落子】
10 《三国五更》 【小五更】
B盘
01 《小寡妇上坟》【打新春】
02 《拔白菜》  【打牙牌】
03 《盼情郎》  【四季歌】
04 《后娘打孩子》【寻巢燕】
05 《十二月探妹》【谈梅】
06 《探清水河》 【树荫凉】
07 《小寡妇逛灯》【逛灯调】
08 《山泉九自叹》【道春歌】
09 《审青羊》  【劝善歌】
10 《大花鞋》  【拉大片】

短评
评论
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