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静的顿河
豆瓣
Тихий Дон
(苏联) 肖洛霍夫 译者: 力冈
简介
肖洛霍夫在《静静的顿河》中展现了哥萨克半农半军的氏族社会的四条线:战争与革命、家庭与社会关系、爱情与两性、生态与农作。该作品暗合了斯塔夫里阿诺斯的人类命运结构体系中的四条互为依存的生命线,有异曲同工之妙。它考量的是人类的普遍处境,触及的是“20世纪哥萨克与人类”等宏大叙事。
【名人评价及推荐】
肖洛霍夫在描写俄罗斯人民生活中一个历史阶段的顿河史诗中所表现的艺术力量和正直……这一奖赏是褒奖正直和表示感谢,感谢您对当代俄罗斯文学的重大贡献。
——瑞典皇家科学院
(《静静的顿河》)将来倘有全部译本,则其启发这里的新作家之处,一定更为不少。但能否实现,却要看这古国的读书界的魄力而定了。
——鲁迅
苏联作家新的优秀作品,例如肖洛霍夫的作品,是同上一世纪伟大的现实主义传统相联系的,这个传统体现了俄国艺术的实质,而以肖洛霍夫为代表的苏维埃文学使这个伟大传统的特点为之一新。
——罗曼•罗兰
我非常喜欢俄国文学。当代作家中,我喜欢肖洛霍夫。
——海明威
(《静静的顿河》)一旦读起来,就会爱不释手。
——小林多喜二
风物既殊,人情复异,写法又明朗简洁,绝无旧文人描头画角、婉转抑扬的恶习,华斯珂普所说的,充满着原动力的新文学的大概,已灼然可以窥见。
——鲁迅
【内容介绍】
《静静的顿河》展示了1912到1922年间,俄国社会的独特群体——顿河地区哥萨克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以及国内战争中的艰苦历程。主人公格里高力,是生长在顿河岸边的哥萨克,他动摇于妻子娜塔莉亚与情人阿克西妮亚之间,徘徊于革命与反革命之间,他既是英雄,又是受难者,他有着哥萨克的一切美好品质——勇敢、正直、不畏强暴,而同时,格里高力身上又带有哥萨克的种种偏见和局限,在历史急变的关头,他徘徊于生活的十字路口。作者用悲剧手段,塑造了一个个性鲜明的男子汉形象,从格里高力身上,读者能感觉出作者对人的尊重。肖洛霍夫因《静静的顿河》作品获得1965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contents
美好的悲剧形象
(上)
卷一 (1—23 章)
卷二(1—21 章)
卷三(1—24 章)
卷四(1—21 章)
(中)
卷五(1—31 章)
卷六(1—65 章)
(下)
卷七(1—29 章)
卷八(1—18 章)
附录
授奖词 安德斯•奥斯特林
受奖演说 米哈依尔•肖洛霍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