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钟永丰
简介
又到了三联年夜饭开桌的日子。历时两个多月,20多位记者奔赴海内外一线美食重镇,除了北京、武汉、安徽、广东、四川等国内多个省份,我们第一次大步幅拓展路线,增加了我国香港、澳门、台湾,以及海外的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现在终于端出这桌盛宴了。食物是一个人身份认同的核心,常和家庭、文化与民族捆绑在一起。在这些熟悉又陌生的华人传统社会里,也恰好是春节温暖舒适的地区,我们寻找到的不仅仅是美食,还有生活的图景。
本书是崔济哲先生的散文集,收录散文41篇。全书洋洋36万字,内容涵盖地方风物人俗、古人古事感怀、佛说佛思佛史、历史伟人逸事,以及他国历史文化。在这本书中,有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严肃追寻,也有对独特且有趣的地方文化的展现;有当下的细枝末节,也有过往的风起云涌;有因风物之壮阔而诞生的美丽文字,也有因文字之厚重而更美胜一层的风景。这本书打开了大千世界的一条门缝儿,透过这道门缝儿,你看见的是崔先生与历史、社会、人生的对话。
从山药蛋、火炕到儿时的收音机,从老北京堂会到范钦的书房,从残风阵阵的灵丘到迎雪怒放着杏花的白登山,从风沙高扬的莫高窟到书声琅琅的白鹿洞书院,从宋太祖的腰带到秦始皇的长剑,从鸠摩罗什两次破戒到慧能继承禅宗衣钵,从伯克利校园里的钟声到土耳其的苦咖啡……几十年的新闻从业经历给了崔先生的文字一种敏锐犀利,却也诚恳真挚;海量且泛杂的阅读更让他拥有站高...
(展开全部)
本书是山西作家曹乃谦的回忆性散文集,分为四章三十六小节,记述了作者少年时代的四个阶段——初小、高小、初中、高中的生活。文章讲的是平凡人家的平凡日子,为读者讲述了与共和国同龄的普通人家孩子有喜有乐的生活,也描绘出一幅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北方小城生活风景画。曹乃谦的散文作品用雁北方言写成,在高度简洁与平淡中叙述那些苦难岁月里的日常生活,似淡实浓,颇有余味。
三島由紀夫是知名的小說家、劇作家、評論家,而繁忙的他同 時也是相當活躍的旅行家。在當年出國十分不自由的年代,他積極尋找機會飛往海外、環遊世界各地,自戰後1951年至60年間竟三度環遊世界,美洲、歐洲、印度、埃及、香港等地均留下其尋訪足跡,包括《潮騷》等重要著作,皆是他自 海外獲得靈感返國後揮筆寫成的作品。
他運用作家特權,精心規畫出一套任性妄為的「三島式旅遊計畫」:前往海地親身參與巫毒教儀式、在百老匯的窮人餐廳大快朵頤;他同時也是個追星粉絲:朝聖托馬斯.曼熱愛的酒吧、坐在詹姆士.迪恩常去餐館中習慣的角落緬懷;旅行途中不方便上健身房時,他用厚重的《紐約時報》週日版練習舉重;但也免不了旅途上的種種意外:被偽裝成遊客的妓女扒了錢包、被尼克森競選總部趕離飯店… 三島在本書中難得流露出勤勉文學家之外的怠惰文人形象。
而身為一位已環遊世界三趟的旅行老手,三島更試...
(展开全部)
《文渊阁》中描写了故宫的“隐秘角落”之一——文渊阁。文渊阁,是古代汉族宫殿建筑之精华,属于清宫藏书楼。书中,作者祝勇化身为“历史侦探”,引领着读者开始一场《文渊阁四库全书》的寻踪之旅。通过对《四库全书》跌宕起伏的命运的描写,揭示了中华民族文明命脉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特点。
當生活得這樣仔細和緩慢時,有一瞬間,就會明白,杜甫李白他們那時的成都。
——西門媚
【名家推薦】
細嚼慢嚥西門媚微言,便又恍然大悟其時代遽變,頗似川西水凼凼折射的景致,得天演變數,綿裏藏針,終信一物降一物,遂知「坐而論道……審曲面執,以辯民器」的風格。與習慣「反常化」一代,大為不同,先清晰而得自身要領,再說天下。
——詩人 鍾鳴
在朋友們眼中,西閃西門媚夫婦過的是十足有質量的成都慢生活。甚至我認為他們在小資、詩人、畫家、地下搖滾樂、社會批評者等諸多文化圈以外,獨立構築了一種有文化的「慢生活」,豐富了成都的文化生態。慢生活不是麻木、不是冷漠,而是強大到對外界保持自己的思考與關心,卻不被它完全左右的能力。不著急且內心平靜的人,才能享受人生跌盪坎壈的過程,而不是急於知道答案。
——作家 冉雲飛
愛情的話題永遠不會窮盡,西門媚以多年專欄作家之透徹筆力,一一道...
(展开全部)
【内容简介】
本书精心选录了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大师丰子恺的若干篇经典散文,其中有叙事的、有抒情的、有释理的。这些散文文笔手法细腻、结构顺当、条理清晰、内容丰富多彩、语言流畅优美。题材来源于生活中的小事,是作者对一些轻微琐屑的事物的描写,是对生活经历的一些所见所想,渗透着作者丰富的社会生活和复杂的内心世界。
【媒体编辑】
他的性情向来深挚,待人无论尊卑大小,一律蔼然可亲,也偶露侠义风味。
——朱光潜
像丰子恺先生这样体贴人心,在日本人中是很难得看到的,在中国人中也是少见的。
——内山完造
如果以季节来形容丰先生的话,不妨采用“秋天里的春天”一句。
——季诚性
【编辑推荐】
1. 丰子恺先生的散文文笔手法细腻、结构顺当、条理清晰、内容丰富多彩、语言流畅优美。这本散文集典型而精致、可读性强、细细品味、其乐无穷。
2. 丰子恺先生是我国现代散文家、画家、文学家...
(展开全部)
《有如走路的速度》是著名导演是枝裕和的首部随笔集。是枝裕和擅长以朴实平淡的影像,叙说日常情感。并不追求戏剧化冲突,而是从生活片段里撷取细腻感情;也不喜好英雄式情节,而是捕捉世界突然展现美丽的瞬间,让观众带着未完的故事离场,继续思索下去。如果说是枝裕和的电影是静静沉淀在水 底的东西,这些文字就是沉淀之前,缓缓漂荡在水中的沙粒。童年记忆中的大波斯菊、父亲穿越时空而来的明信片、怪兽的故事、台风的声音……他首次深入而多样地畅谈对创作、对日常、对影像、对世界的思索,以及对现代社会的观察与探问。有如走路的速度,漫步日常风景。他以缓慢而温暖的步调,与我们相伴而行。世界如此精彩,日常就很美丽,生命本身就是奇迹。
友情之上,恋人未满
我们的敌人不是男人,是岁月
时光不老,闺蜜不散
重温民国,看那些优雅的女子
如何与男闺蜜缠绵悱恻、荡气回肠
本书用12个故事来讲述民国时著名的男闺蜜与他们的红颜知己的情感故事,再现民国大师的柔情:金岳霖、柯灵、徐志摩、鲁迅、吴宓、沈从文、张学良、梁实秋、胡适、宋子文、蔡楚生、石挥。
——有一种感情,可以超越爱情;有一种男人,让你更懂自己
本书是一本故事随笔集,以爱情中最矛盾、最经久不衰的话题“异地恋”为主题,集合了林特特、王臣、小北、夏晏、花希、烟波人长安、小川叔、居经纬、彭湃、小寒、陈果等众多作者,讲述那些关于异地恋的故事。
异地恋,没有经历过的人说想想都觉得艰辛;经历过的人说异地恋都能熬过来,还有什么可怕的,但是永远不想再经历一次。有人跨越千山万水仍然相守,也有人因为距离而无奈分手,更有人来不及表白便各奔东西继续异地暗恋。不管是哪一种,日后回想起来,这场异地恋已成为记忆里最特殊的回忆。
那时我们曾经勇敢,那时我们不怕相爱,那时我们却也已经在慢慢成长。
醒来觉得,甚是爱你。
二十载一纸风行,几代人经典再现。执笔35周年纪念!
余秋雨,开创文化大散文之先河,集中国当代文史领域之大成。《余秋雨散文》,由余秋雨先生亲自甄选经典篇目,全新结集出版。该散文集收录了余秋雨三十多年创作的代表作,累积了作者二十年走遍世界的文化考察,三十年的学术研究,四十年的持续创作,五十年的古典文化修养,堪称余秋雨三十年来文化思索的完美结晶。《道士塔》《抱愧山西》《风雨天一阁》《中国文脉》等篇目,均已成为当代经典,《文化苦旅》和《中国文脉》中的最经典的篇目悉数收录。《中国文脉》,探寻中国人的精神主脉,《道士塔》,重现敦煌文化的历史沧桑,《风雨天一阁》,读懂中国文化精神内核,《黄州突围》探析中国文人人格理想……解读中国文化,追寻人类文明。值得一读再读的文化与文学经典!余光中、星云法师、金庸、贾平凹、白先勇诚意推荐!
董成瑜被譽為「最會勾畫人物靈魂的記者」,以人物採訪名聞遐邇的《壹週刊》「非常人語」,即在她經營主持下,成為林懷民最愛看也最受讀者歡迎的專欄。她擅長以信實的採訪紀錄融合文學筆法,刻劃人物細緻動作,並凝結他們的幽微情感,開創出自成一類的採訪文體。本書首度集結她的人物採訪文章,受訪者包括處於人生巔峰的馬英九、李安、王家衛;生命低谷的陳水扁、魏京生、許信良;正值人生轉折處的蔡英文、柯文哲、陳啟禮、林青霞等三十位橫跨政商藝文領域的人物,不論處於人生的哪一個奇特片刻,他們全都在董成瑜的筆下鮮活了起來。
主持「非常人語」的十餘年,她總是要求自己和同事,「如果做不到眾生平等,那就用仰角看小人物,用俯角看大人物吧,這樣一定能看到不一樣的東西」。因此她總能找出別人看不見的視角,透過冷凝的目光和溫熱的筆觸,寫下受訪者不經意流洩出來的潛意識。對照著當下迸發的事件與後來發展的...
(展开全部)
内容简介:
这本书是继1996年《凭海临风》之后,著名媒体人杨澜女士20年来,全新个人创作的散文作品集,杨澜以“大女生”的视角,讲述她的婚姻、她的儿女、她的家庭、她理解的幸福力。
这本书同时也借着中国电视深度高端访谈节目《杨澜访谈录》开播15周年之际,杨澜首度分享了她采访800多个世界各地各界人士所总结出来的“澜”式说话之道,以及她参加三次北京申奥真实的心路感受。
编辑推荐:
1996年《凭海临风》后,著名媒体人杨澜女士20年来全新个人散文作品。
继百万畅销书《一问一世界》 《幸福要回答》后,又一畅销力作。
看流年似水,愿人生繁盛——
【家庭】没有人注定在一起,爱要轻拿轻放。
【采访】把世界问了,让自己回答。
【语言】交流并不神秘,更重要的是一颗好奇心、同理心。
【眼界】遇到过无数精彩的生命,心中充满敬畏和感动。
【魅力】美是一种可以改变世界的力量,...
(展开全部)
什么是经典?常念为经,常数为典。经典就是经得起重复。常被人想起,不会忘记。
依照我对经典的理解,在写作中,我总是努力选择那些不朽的人、事、景、情、理。《红色经典•岁月留痕》的时间跨度有近百年,赞颂的是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作出牺牲和贡献的人,他们堪称不朽;《蓝色经典•仰望星空》的时间跨度以千年计,记述的是一大批为中国和世界文化作出贡献的文化名人及经典名作,他(它)们已经退入历史成为深邃的蓝色星空中的星辰;《绿色经典•名山大川》的时间跨度有上万年,描写的是祖国大地上的名山秀水,历代以来它们已不知为多少人所吟诵。
希望这些从过去岁月中打捞出来的经典能引起读者的兴趣并由此享受文学的美感。
什么是经典?常念为经,常数为典。经典就是经得起重复。常被人想起,不会忘记。
依照我对经典的理解,在写作中,我总是努力选择那些不朽的人、事、景、情、理。《红色经典脠月留痕》的时间跨度有近百年,赞颂的是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作出牺牲和贡献的人,他们堪称不朽;《蓝色经典仰望星空》的时间跨度以千年计,记述的是一大批为中国和世界文化作出贡献的文化名人及经典名作,他(它)们已经退入历史成为深邃的蓝色星空中的星辰;《绿色经典名山大川》的时间跨度有上万年,描写的是祖国大地上的名山秀水,历代以来它们已不知为多少人所吟诵。
希望这些从过去岁月中打捞出来的经典能引起读者的兴趣并由此享受文学的美感。
拉美文豪加莱亚诺之获奖代表作
了解其独异文学风格的最佳入口
在拉美文学星空上,爱德华多·加莱亚诺是光芒独异的星辰,始终向下的立场,对于被遮蔽之历史、被绑架之记忆的执着探求,揭示真相的不遗余力,少即是多的语言,毫不拘泥的跨界笔法,都是加莱亚诺异乎他人的风格标志。《爱与战争的日日夜夜》则是他成熟时期文学风格的奠基之作。
曾获“美洲之家”文学大奖的《爱与战争的日日夜夜》写于流亡期间,作者游走于阿根廷、厄瓜多尔等国,从拉美各地动荡的社会中寻找和提炼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原型,以132段杂糅新闻报道、文学速写、旅行笔记与民间故事的短篇文字,记录并重新发现微观的个人历史。
《樱桃树下爱与弗》一书是当代都市文化代言人陈丹燕写的一部文化随笔集,为她的欧洲文化旅行随笔系列中的一本,主要记录了她的奥地利、德国之行,配合第一手的图片资料,将茜茜公主、茨威格、弗洛伊德、蓝色多瑙河等沉积在一代人记忆深处的碎片娓娓道来。
说话是一门艺术,会说话是一种修养。人生在世,你不可能生活在一个真空里,都无可避免地要和人打交道、与人交往、与人沟通。因此,成为会说话的人,对于你的事业、工作、生活都是会有好处的,也将会受用一生。
梁实秋总是以平和豁达的心境,饶有兴致地感受丰富有趣的生活,品尝着人生无穷的况味,做着愉快的文章,其幽默、文雅、犀利、宽容的语言,不仅沟通了人们的心灵,而且反映出超凡脱俗的思想情操和文化修养,令人易生亲切、有趣之感。
人际交往中的诸多微妙尽显笔端,几十年的人生经验倾囊相授,很多方面需要我们慢慢斟酌。只有学会游刃有余的说话,才能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为人生增添些许惬意。
这是陈丹燕自2004 年至2013 年之间四次爱尔兰旅行后所记录下的旅途故事。她像回到故乡一样行走在爱尔兰的峡谷和海岸线上,感受这个值得热爱并怜惜的国家。指引她前往那些绿岛秘境的,是乔伊斯的小说,王尔德的趣味,酋长乐队的笛声,奥康纳和U 2 的歌声,贝克特的戈多以及叶芝在20世纪写下的诗歌……这些植根于天涯海角的凯尔特悠远而神秘的文化遗存,这些无与伦比的精神花朵,让作者触摸到了爱尔兰如井中活水般生生不息的文化根魂。作者于十年之间在大西洋中翡翠岛的旅行,是她在鲜花盛开的乡野古城的惬意漫游,更是对古老民族如何对待传统的深邃观察。
藤影荷声,雪猫扑影,故乡风景,生活闲趣,季羡林老先生在平平淡淡的生活中悟出了诗意,他用朴素的笔触为我们展现了大千世界中令人欢喜、令人沉思的点点滴滴,而这些点滴又常为疲于奔波、忙于谋生的我们所忽略。跟随大师的脚步,领略充满诗意的人生,为我们忙碌的心灵寻一方休憩之地。
宋嫂鱼羹、东坡肘子,莫不大快朵颐;三月鲥鱼、四月芋芳,恰值时令节序;绿葵紫蓼、春韭秋菘,食之不厌精细。
于是画舫在前,酒船在后,橹篙相应,放乎中流,传餐有声,炊烟渐上,幂历柳下,飘摇花间,左之右之,且前且却,谓之行庖。
——李斗 《酒船厨子》
食品不加盐醋而五味全者,为蚶,为河蟹。河蟹至十月与稻粱俱肥……饮以玉壶冰,蔬以兵坑笋,饭以新余杭白,漱以兰雪茶。由今思之,真如天仙厨供,酒足饭饱,惭愧惭愧。
——张岱《蟹会》
人要任性,但是也要能掌控自己的人生,可以放肆去想,大胆去做,又可以从心所欲不逾矩。我们一定要有自己把日子过好的能力,在最想做事情的时候,做自己最想做的事。有时候,我们会问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呢?其实,吃得好一点,睡得好一点,多玩玩,不羡慕别人,不听管束,多储蓄人生经验,死而无憾,这就是人生最大的意义,一点也不复杂。
人生的意义,简单来说,就是活得快乐。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容易就能找到自己的快乐。种花,养鸟,逛书局,去乐器店等等,都是让我们活得一天比一天好的学校。我们要过的生活,应该是让自己快乐的生活。注意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小小的快乐,就能让我们享受不尽。
《不如任性过生活》是最“年轻态”生活家蔡澜的生活艺术,他谈美食,谈事业,谈人生,谈艺术,谈修养,率性洒脱,无所不谈,深得“任性”的真味,直抵快乐的生活。其实,人生的道上,总要尝试一些未曾尝过的东西,...
(展开全部)
《氍毹留痕》选录了齐如山先生关于京剧行当、剧目、名角等相关文章四十余篇。希望能为喜爱京剧艺术和齐如山先生的读者提供一个入门读本,如果能以此为门径进入到齐先生的艺术世界,《氍毹留痕》的引荐作用就算达到了。
美文《故乡在童年那头》打动了无数人的心。这是作家老愚关于故乡的系列文字,他以细致、深邃的笔触,为读者描画了一幅关中农村的风情画卷,其中有对自然伟力的礼赞,也有对幽暗人性的探究。故乡正在消失,我们生命的原点即将被不可遏制的洪流淹没,惆怅,伤感,百味杂陈……乡愁都是相似的,但每一种发自内心深处的情感总令人回味不已。行文妩媚、妖娆,态度诚恳、坦白,既是一部美妙、丰沛的散文,也可视为作者的精神自传。
复杂的世界,唯有梁实秋,还你从容优雅。
《人间有味,最是清欢》为梁实秋关于美食和谈吃的精选集。梁实秋自嘲嘴馋,一生中写下无数谈吃的文章,这些文章带有浓浓的故土情怀,是名家谈吃中的经典作品。一代散文大师梁实秋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舌尖上的味道,还有历史的味道、人情的味道、故乡的味道和记忆的味道。
為了不失去所愛的人,她寧願活得像寄生蟲。
「她以寫作,做了自己的切片,做了母女關係的篩檢,她就是那個怪胎家庭羅曼史深處,受陰翳餵養而長大的女孩。」——楊佳嫻
「這些年來,我歷經休學、憂鬱症發作、自殺未遂、強制入院……現在雖然情況比較穩定了……但在金錢和情感方面,我依然在某種程度上依賴著父母,就像是一條寄生蟲。」——林蔚昀
詩人╱譯者林蔚昀首部散文著作。林蔚昀的媽媽是一位寄生蟲學家,這注定她的成長經驗和別人不一樣。別人的媽媽帶孩子去東京狄斯奈樂園,她的媽媽帶她去日本目黑寄生蟲館。別人的媽媽看到街上的狗屎是趕緊繞道並告訴小孩不要踩,她的媽媽則是像撿到寶一樣把它打包回家塞進冰箱準備第二天帶到學校去研究。別人的媽媽也許會誇讚他們好可愛,她的媽媽則是在女兒進入青春期後就不再誇讚她可愛,反而誇讚寄生蟲和蛆很可愛。
林蔚昀一直以為,媽媽只是興趣比較特殊,其餘和正常...
(展开全部)
《断环》是胡金人的作品集,收入本书的文字分为艺术评论、小说和散文三个部分,均以发表时间为序。艺术评论以谈绘画为主,涉及绘画理论、技巧,以及艺术家的修养等方面。
《北河沿日记》收录了苏民生的日记、散文、诗书画评论等十余篇,内容涉及方方面面。他的日记、散文,有许多关于老北京风情人物的记叙,其中提到的一些地方,至今仍然存在,譬如榆树馆,就在今天的西直门附近。也有一些地名已经发生了变化,譬如骆驼庄,应是罗道庄的旧称,现如今不光名称变了,文章中所描绘的村落景象亦不复存在,今昔对比,颇有些感慨在其中。
苏民生年少时便对绘画发生了兴趣,后入日本京都大学专攻美术和美术史,从此与书画便有了一生的缘分。苏民生颇擅长中国书画的鉴赏,本书亦收录了一部分他对于诗书画的评论文章,譬如《游居鉴赏录》、《故宫书画略评》等,从中我们可以知道他对于一些我们耳熟能详或未曾耳闻目睹的作品一番不同的解读。
书中还有一些苏民生所记的日常小事,颇有意趣。譬如他有一大段文字评说各地厕所的异同,说日本的厕所清洁"而稍嫌局促","洋式厕所虽干净而发闷","江...
(展开全部)
作家苏枕书客居京都七年
深入街巷 静心体味生活真意
以日常之眼和日常之心
用文字呈现古都的别样风景
{空间·五感·岁时}
朴实而充满情趣的私家路线
呈现独一无二的城市空间感
性感的女人、享乐的女人、女人中的女人……
为什么这一切,都指向了法国女人?!
法国女人之所以迷人,不在于她们的鞋子、围巾或口红。
她们的迷人之处在于:她们不在乎!
男人是否理解自己,别人是否喜欢自己,自己是否和大家一样……法国女人才不管这些呢。
她们抓紧时间,及时行乐;打破常规,而又容忍瑕疵……总而言之,她们和我们大不相同。
她们选择的是先生活,后生存!
《昔我往矣》这本怀人感事的经典散文作品选集中,白先勇先生将缤纷而又沉重的过去——以寻根、克难、昆曲、童年、亡友、文坛旧事为主线,用真挚、深邃、伤感、质朴的文字,把过去的片段凝结成了充满诗意的篇章,唤起一代人的共同记忆。
森茉莉生活美学集大成之作
撷取疲惫日常中美的光闪
即使没有爱情,人生也可以是玫瑰色的!
寓居东京陋室,遥想半生前的明治优雅、西洋浪漫;畅谈食物、服饰诸般事物以及人的行止心性的“美好法则”。想象与回忆交织间,红茶飘香、玫瑰绽放、恶魔与猛兽出没。
七十九篇珠玉小文,高度浓缩“茉莉美学”,穿插“森氏文明批评”,辛辣痛快。
季羡林亲定自选集,浓缩一生著作精华,单册、套装同步上市!“有了这样的师友,我可以说是不虚此生了。”季羡林亲切回忆与他有过交集的20世纪大师。
-----编辑推荐-----
★ 季羡林亲定自选集,浓缩一生著作精华,全14册包括:《悼念忆:师友回忆录》《象牙塔日记》《彼岸印迹》《一生的远行》《红》《赋得永久的悔》《读书·治学·写作》《季羡林谈人生》《季羡林谈佛》《季羡林谈东西方文化》《季羡林谈国学》《牛棚杂忆》《我的心是一面镜子》《风风雨雨一百年》。
★ 该选集是季羡林老先生在三零一医院疗养期间亲自编选的作品集,涵盖散文、随笔、游记、回忆录、日记、学术著述等多种体裁,可以媲美全集。季老在序言中说:“在某一阶段上,自己的思想感情有了偏颇,甚至错误,决不应加以掩饰,而应该堂堂正正地承认。这样的文章决不应任意删削或者干脆抽掉,而应该完整地加以保留,以存真相。”...
(展开全部)
季羡林亲定自选集,浓缩一生著作精华,单册、套装同步上市!一生的秘密都在这里,季羡林两个重要人生阶段日记(《清华园日记》《归国日记》)全收录。
-----编辑推荐-----
★ 季羡林亲定自选集,浓缩一生著作精华,全14册包括:《象牙塔日记》《彼岸印迹》《一生的远行》《红》《赋得永久的悔》《读书·治学·写作》《季羡林谈人生》《季羡林谈佛》《季羡林谈东西方文化》《季羡林谈国学》《牛棚杂忆》《我的心是一面镜子》《悼念忆:师友回忆录》《风风雨雨一百年》。
★ 该选集是季羡林老先生在三零一医院疗养期间亲自编选的作品集,涵盖散文、随笔、游记、回忆录、日记、学术著述等多种体裁,可以媲美全集。季老在序言中说:“在某一阶段上,自己的思想感情有了偏颇,甚至错误,决不应加以掩饰,而应该堂堂正正地承认。这样的文章决不应任意删削或者干脆抽掉,而应该完整地加以保留,以存真相。”...
(展开全部)
芦苇、菖蒲、桃红,菜蟒、剪韭、黄瓜……
乡间平凡的吃食,却烙下岁月真实的印记。
房前屋后的寻常草木,曾拥抱了整个童年。
本书为中原作家、画家,多项台湾文学大奖得主冯杰的散文力作。书中所收插图均为作者手绘。
冯杰的散文近于周作人、废名、沈从文、梁实秋一系;画作出于虚谷、齐白石、丰子恺一脉,与老树画画有异曲同工之妙。
文与画共同构筑了冯杰心中的家乡——北中原,也重现了大多数中国人的原初记忆。
本书是“中国底层叙事的契诃夫”刘庆邦的散文精选集。他的散文,充满人与自然的气息,朴实、温情,而又饱含哲思;他为读者搭建一架深入内心、深入生活、深入小说、深入文坛的天桥,读他的作品简直是一种人生享受,像是烫了一壶加了梅子的绍兴陈酒,一口口慢慢品来,甜甜的,热热的,酸酸的,那么绵长,那么值得回味。
《月光记》精选“鲁奖”作家刘庆邦的散文,分“至亲”“心安”“感念”“友人”和“野去”五辑,有对至亲的怀念、感恩和忏悔,有与文坛大家史铁生、贾平凹和王安忆等的淳朴友谊,也有作家对生活、对文学的思考和执着,一位凭良心、有思想、富学识、怀忏悔、存温情的作家形象跃然纸上。
许地山经典散文《落花生》因被纳入语文教材和新课标必读而广为人知,但称先生的其他作品为民国散落的文化遗珠并不为过。在抗战动荡激昂的年代,许地山空灵幽远,充满哲思的行文风格可谓独树一帜。
“他没有派别,只希望能为那环境幽暗者作明灯,为那觉根害病者求方药,为那心意烦闷者解苦恼 。”先生的文字总能让读者“有所慰藉”。
从蝉和大海的寓言,到爱人间的情愫,其散文将现实与哲学思辨、宗教情怀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亦僧亦俗”,在当年民国文学中卓然不群,在如今快速阅读的大环境下显得难能可贵。
·
本版《落花生》保留了1925年初次出版的散文集《空山灵雨》中全部篇目,另加入精选16篇,共60篇。编者按题材排序分辑精校,并配以契合的插画,期冀呈现给读者一本可反复品读的散文集。
·
本书共分为4辑:
第1辑 落花生
关于蝉和大海的寓言,关于梨花和老妇人的故事。往往短短一篇,禅意...
(展开全部)
本书主要讲述了季羡林在北京和德国生活的经历,以及对师友的追忆。季羡林在高中结束以后便离开了山东,后来在德国待了十年,在北京更是生活了大半辈子,这两个地方对他而言,故乡与他乡的概念已然融合在一起,既是他乡,也是故乡,所以还是莫要“问”了吧。
新年伊始,周国平先生致青春系列作品。
如何成为一个有趣的人?享受与自己相处时的孤独,安静的阅读和写作,在情感和信仰中找到灵魂的慰藉,同时保有一份纯真的性情,在思考生命意义的大背景下认真地活,这,才是人生之大趣,也是人生总要经历的修行。
周国平用时间和文字在这条修行路上做了深入的探索,他的所思所得择精华集结成此书,希望读者受益于此,少一些焦虑和浮躁,多一些内心的平静和情趣。
“文人状写的‘酒病’,大率如此,路径是避实就虚,不说生理说心绪,撇开身体不适,升华出婉约的诗意。我是俗人,酒病既来,从来没带出什么愁绪,体味到的都是生理上的难受,——除了难受,还是难受。”
本书为余斌个人随笔集一种(共三种),无论是下酒菜的名堂,还是酒的趣闻,是关于喝酒的学问,还是醉酒的体验,余斌皆以调侃的笔调写来,但又真诚得近乎可爱。
◎再顺遂的人生, 也有别人看不见的遗憾
◎三度荣获“联合报文学奖”,《桃花井》获选2014新浪中国年度十大好书。
◎蒋晓云首次讲述自己的传奇人生
◎细腻与哀愁都刻进了小说,乐观与洒脱书写在这里
从小说到散文,从虚构到纪实。
曾经忧于交心的作者终于写下自己的真实生活。
上海的灯火流离,台北的淫雨霏霏,加州的阳光明媚。
逝去的父母,离散的朋友,拆去的旧城墙。
梦里不知身是客,此时何处是故乡。
这本散文集是作者对过去生活的记录,都是对南方的印象。写故乡有时湿暖闷热,有时清新亮丽,在这里,写遇见的每个人,每棵树,每朵花,每个词句,都是精灵,都有可能变幻出形象的情景,创造出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
美貌与智慧是可以并存的,这是见其人读其文的第一感触。她的所见、所梦、所思,都不“高大上”,简简单单的几棵树,几个人,如是而已,越是微小,却越是能带人深入,久久回味不能忘怀。 美女作者的细腻笔触,张爱玲般犀利地点破真实。
海风文学丛书系列:年年芦花开白 在月光下奔跑 吾乡吾土 时光的背影 指间碎影 故土 高山流水 遇见 晨风吹过故乡 暗香
《托尔斯泰谈幸福》列夫•托尔斯泰献给整个人类的最后箴言,每一个迷茫无助的你/我都能从中汲取力量,直面欲望,确知幸福。“幸福”究竟是什么?托尔斯泰通过虔诚的思考给出这样的答案:生活即幸福。只有真正有价值的生活才值得去过,才能使每个生活着的人感到幸福。托翁从信仰、良知、爱、希望、思想、真实、苦难、死亡等方面揭示生活的真正价值所在,公开幸福生活的秘密。这是一本值得每一个想在尘世生活中获得幸福、完善自我的读者阅读的书。
《托尔斯泰谈幸福》是大文豪托尔斯泰关于“幸福”的思想成果结集。晚年托尔斯泰的创作热情更多地让位于思想的传播,他花了大量的时间试图把自己对人生意义的思考以更直捷的方式传达给民众。这些思考最终凝练为篇幅庞大的日志式的语录及文选。本书即摘选了其中有关“幸福”的部分,共分为十五章,每一章皆围绕一个主题,如“信仰”、“良知”、“爱”等等,通过分主题的讨...
(展开全部)
(1.著名画家、作家陈丹青题字推荐;首次精装呈现胡兰成著作;内文用纸讲究。 2.胡兰成生平散佚文字首次完整结集,淹没数十年文艺见解再现民国才子风采; 3.本书文字的收集与整理,历经有心者十多年的心路,查遍国内外各大图书馆; 4.本书也可说是胡粉读《今生今世》必须参阅的第一手文字材料 ; )
本书为胡兰成各时期创作的文艺佚文,系第一次结集,是胡氏生前出版过的著述之外新发现的文字,故为集外集。书中文章从胡兰成十几岁到七十几岁,跨越了他一生。而这些文章的收集与整理,历经有心者十多年的心路,查遍国内外各大图书馆,也有从日文重新翻译成中文的,所贵重者在作者书写时的心意,也在后人追踪的苦心。
没有他自说自话的《今生今世》,没有他后期话题广泛的各类著述,胡兰成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留下的那么多风格独特、见解独特的文艺评论,同样风韵独具、文笔独具的散文随笔,也是值得现代...
(展开全部)
“由‘千万人’、‘千万年’那样宏观下来,再寻常的相遇居然是那样的‘刚巧’。倒过来推想,相遇的可能性与不遇比起来,竟是微乎其微,不由要让你对那偶然,留几分珍重。”
本书为余斌个人随笔集一种(共三种),日常的经历之事在余斌笔下也能生出花样——或是自己身上发生的趣事、糗事、俗事,或是身边人的遭遇,又或者是对外出旅行的看法,皆可笑可叹可以回味。
《金陵卖书记及其他》主要包含两本书,即《金陵卖书记》和《汴梁卖书记》。
1901年8月29日,慈禧太后发布上谕,要求"一切考试均不准用八股文程式",代替它的是论述中国历史、政治和外国政治及学术的论文,以及清晰地论说《四书》、《五经》。1902年,金陵(南京)举行乡试,《金陵卖书记》的作者公奴一方面"以长者命赴试金陵",一方面本着"播文明之种子"的目的,"担筐挈箧,贳椽彼都"。一个多月的"闻见",公奴身历其境,现身说法,生动地描述了考生们购书、赶考的种种表现,淋漓尽致地写出了人们在考场内外亦悲亦喜的窘态和丑相。
1903年,乡试在开封举行,《汴梁卖书记》的作者王维泰单纯以卖书而赴汴梁。《汴梁卖书记》文字虽平实,但如实呈现了开明书店的从业宗旨、从业原则以及操作程序和步骤;同时,也呈现了书商们的新方式同旧观念、旧习俗的对抗与博弈。在风云变幻的时代,这样相对...
(展开全部)
“书与我虽是一度无缘,我对书则自小到大,始终是未免有情,而这‘未免有情’,在我看来却是最大的缘分。”
本书为余斌个人随笔集一种(共三种),在一个被电子屏充满的小时代,余斌却将他和书的缘分,与书有关的趣闻、随想娓娓道来,自有一种特别趣味。
《齿留余香忆京城》是周绍良先生谈饮食文字的结集,本书所谈的饮食,既有《红楼梦》中“食不厌精”的贾府美馔,又有火烧、炸酱面等流行于市井人家的寻常饮食;既有从清人记载中爬梳出来的饮食轶闻,又有作者亲见亲尝的现代食品。书中所记饮食以旧时北京特有的食物为主,旁及北京与其他地方共有的食品如馄饨、面条等。周先生的文字充满感情,时有抚今追昔之感,读之不仅有助于认识北京饮食,而且能让人对旧时的北京风俗文化也产生浓厚兴趣。
文学会告诉我们:生活是怎样的或者应该是怎样的。读好的作品,使人内心纯净、人品贵重、奋发向上。本书收入1917年以来李大钊、鲁迅等74位作家的104篇散文精品。这些作品大多经过时间的风雨淘洗,凿璞见玉、磨砺生光,给读者以智的超越、情的陶冶。每一篇都附有评析文字,引导读者进一步体味作品的精粹,尤其是文学习作者难得的参考书。
季羡林亲定自选集,浓缩一生著作精华,单册、套装同步上市!旅行的道路也是生命的道路,季羡林系列游记集中呈现,时空之旅,折射作者生命轨迹。
-----编辑推荐-----
★ 季羡林亲定自选集,浓缩一生著作精华,全14册包括:《一生的远行》《红》《赋得永久的悔》《读书·治学·写作》《季羡林谈人生》《季羡林谈佛》《季羡林谈东西方文化》《季羡林谈国学》《彼岸印迹》《牛棚杂忆》《我的心是一面镜子》《象牙塔日记》《悼念忆:师友回忆录》《风风雨雨一百年》。
★ 该选集是季羡林老先生在三零一医院疗养期间亲自编选的作品集,涵盖散文、随笔、游记、回忆录、日记、学术著述等多种体裁,可以媲美全集。季老在序言中说:“在某一阶段上,自己的思想感情有了偏颇,甚至错误,决不应加以掩饰,而应该堂堂正正地承认。这样的文章决不应任意删削或者干脆抽掉,而应该完整地加以保留,以存真相。”此次出...
(展开全部)
一个一百年前从大陆避祸逃到台湾定居的农民家族,从晚清到日据时代,再到光复后国民党主政的七十年,五代人一路走来的真实故事,将给熟知海峡两岸国共斗争史,却不了解对岸社会演变和民间生活史的大陆读者,带来鲜活的全景式画面:
“弘农堂”三合院里祖先从大陆挑过海峡的“唐山石”,象征了家族的血缘根基;日语流利的三叔公“二战”后期被调往上海法院做通译,包裹着台湾被出卖和扭曲的历史;通灵的外公呈现着台湾民间信仰的奇观;奶奶和“稻田里的妈妈”是一个家族能够生存延续的保卫者;能创业、能闯祸的强韧父亲是台湾进入工业时代的弄潮儿;而第一人称的叙述者体验了时代的创痛,同时也领受了历史赐予的经验智慧,他描绘出台湾社会五光十色的世相,和几代人在时代变迁中磕磕绊绊、摸爬滚打、艰难奋斗的故事,不啻一部台湾从农耕社会、工业社会到商业社会的演进史。
这部自传体小说不仅有起伏跌宕吸引人的情节...
(展开全部)
《东鳞西爪集》集结了余斌在《南方都市报》的名为“东鳞西爪”的专栏。专栏为文史性质,文章多集中于民国年间人与事。比如《燕卜荪是谁?》《钱穆酷评》等。另有十来篇偏于“时评”,由今事引发的议论,如《色情与情色》等。专栏文章篇幅不长,短小精悍,带着作者的文人趣味,同时让人眼界大 开。
说到现代主义诗歌在中国的传播,燕卜荪尤其值得一书,倒不是因其他洋教授不大讲这个,而在于他本人就是其中的一分子,奥登等予穆旦们深刻影响的诗人与他都是哥们关系,这令他的课与学院派教授颇为不同,而有现身说法的意味,现代主义诗歌由此生动起来,不再是一个传说。
——《燕卜荪是谁?》
非常之人,常有非常之论。非常之论,也许包含着偏见,与常人所持偏见不同处,在常人往往有“偏”无“见”,高人则“偏”之外必有“见”。钱穆对陈寅恪持论严苛,肯定是“酷评”,却绝对不是“妄评”,就因为他的“酷评”有所...
(展开全部)
本书是文坛“精神标杆”史铁生逝世五周年致敬散文集。在这个无以轻言“伟大”的时代,史铁生仍无愧于“伟大的生命”这样的评价,在他的文字里,我们看得到一个人内心无一日止息的起伏,同时也在这个人内心的起伏中解读宁静。他谈生死、谈人性、谈爱情、谈写作……与其说他不畏苦难,不如说他早已站在死里看来生。
文坛“精神标杆”逝世五周年致敬散文集,收录《我与地坛》《秋天的怀念》《合欢树》和《病隙碎笔》等代表作。
“左右苍茫时,总也得有条路走,这路又不能再用腿去趟,便用笔去找。而这样的找,后来发现利于此一铁生,利于世间一颗最为躁动的心走向宁静。”
心所要的,不是足够多,是足够欢喜。
本书围绕“欢喜心”,集结林清玄备受好评的经典作品53篇。在清雅文字和禅意插图的引领中,重探生活原味,启发心灵的敏锐。
欢喜心是敢于超越自我,虽在尘网中生活,但永远不忘想飞的心,不忘飞翔的姿势;
欢喜心是坦然承担此刻,生活不在别处,当下的每一刻都活得饱满、有力量,自己亦是风景;
欢喜心是懂得转化苦乐,人生的境遇不可捉摸,心智却可以扭转,心有正念,一切欢喜;
欢喜心是积极融入外境,保持着对世界新鲜而有希望的心情,时时 发射和接受幸福的信号。
归根结底,欢喜心是一种敏感,一种韧性,使我们能享受好的生活,也能承受坏的际遇。
本书还是畅销50万册的口碑佳作《你心柔软,却有力量》系列书,世事维艰,以柔软心除挂碍,以欢喜心过生活。
本书是文坛淑女潘向黎的散文精选集。她的心灵,通透而迷蒙;她的情感,恬淡又纤敏;她的文笔,温婉却不失锋利。潘向黎写的是浮华落落的另一重境界,她写的是万籁归寂后的叹息与豁然。浮生如茶,她说:满心悲哀、诸念纷纭之间,我把一壶茶从浓喝到淡,第二壶从润喝到枯,好像整个人都暖和了,心却苍凉了,但是也安顿了许多。
《茶生涯》精选文坛淑女潘向黎的散文,全书分“真水无香”、“昔我往矣”、“大城小记”三辑,共六十六篇文章,涵盖广泛,从多个角度不同层次展现作家的生命历程。其中不少篇幅切入点独特,于阅读中惊喜连连,为我们奉献不凡的美学享受!
《重逢》是作家石钟山根据自己少年经历改编的一本散文故事集。在作品中,作者首次敞开心扉,以抒情和略带戏谑的笔法书写自己从小时候到青少年、再到成为军人期间看到和经历过的故事。作品以二十世纪六十至八十年代为背景,讲述了那个年代人们的现实生活和情感,如少年时期肆无忌惮的整人故事 、青年时期青涩懵懂的恋爱、参军后残酷而多变的现实……每个故事基本都围绕一个主要人物展开,有些荒诞可笑,有些则感人至深。从作品中我们也可以和那些几乎已经被遗忘的时代及精神“重逢”,重新找回人性的美好。
【编辑推荐】
◆金牌编剧石钟山最新力作《重逢》,这一次让我们来讲一讲人生中最平淡也最深情的那些故事。作品根据作者少年经历改编,以回忆视角重走青春路,讲述那个时代的人性与爱
◆影视明星孙红雷,实力派作家刘震云、阎连科、桐华、张晓晗联袂推荐
人这一辈子,离别那么多,重逢便显得弥足珍贵。
那些...
(展开全部)
《记忆·时光》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希梅内斯的两部短篇作品集。《记忆》由124个小节构成,这些小节绝大部分记述的是诗人童年时代的种种往事在他的脑海里刻下的难以忘怀的记忆。《时光》将笔触深入到了人物内心,通过对生活中大事小情的叙写,影射出当时西班牙和美洲社会的许多问题。
这是关于一个人的故事,两个人的天涯,水乡泽国的柔软波动岁月的心扉,大漠边城的雪飘在游子的身躯。一轮明月一杯浊酒,一季花事醉了流年,生命的足迹踏遍万水千山,谁在风中唱着古老的歌谣,把前尘过往在今天慢慢说起,纵横万里,即使内心悲伤,也要优雅前行。
揽一缕清风,吹散眉间的忧伤,掬一捧清泉,洗去旅途的疲惫,枕一帘幽梦,还我少年的快乐,守一份沧海桑田,播下幸福的种子。有阳光,生命就会温暖,趟过岁月的河流去感受季节的与众不同。保持一颗年轻的心享受生命的快乐与温暖,一步风景,一路欢喜,青春和往事是一本厚重的书,独守一个远古的童话,寻找属于自己的永恒!
本书为著名作家、翻译家萧乾先生的晚年所作散杂文随笔集,所收篇目由萧乾夫人文洁若亲自审定,全书向人们展现萧乾晚年关于自己关于人生的回忆和反思,他的公允,他的忠厚,他的软弱,他的自卑,他的谨小慎微,他的坚忍自律,他的坦白直言,他的自我反省,都会给当今读者更多启发和诫勉。
视野丛书(6册)由北岛发起、主编并作总序推荐,张承志、徐冰、李零、韩少功、汪晖、李陀等集体呼应,集合了六位中国当代活跃在文艺领域的至为重要的作家、批评家、艺术家,由他们梳理自己的成长经历和思考脉络,精选出足以体现这六位作者数十年来思想精髓的代表作。视野丛书高度浓缩地呈现了当代中国极具创造力和影响力的思想宝库。视野丛书文字可读性强,面向普通读者,让他们得以循着文化思想的脉络,追踪当代中国的种种问题,获得思考的乐趣。李零把摆脱学术,自由自在地读书写作,称为“放虎归山”,他的杂文、随笔风格独特,有很多拥趸。
《大刀阔斧绣花针》是李零最新完成的一部精炼而且精彩的自选集,较为全面地展示了他研究和思考的各个面向。此外,他对杂文文体的揣摩和实践,所谓“绣花针”功夫,能以这样一组文章比较集中的体现出来,这也是李零杂文不同于通常所见到的学者散文的地方。
【内容简介】
《波西米亚楼》是作家严歌苓的散文集,收录了目前为止她发表写作的所有散文以及演讲稿。一共有四个部分组成:波西米亚楼、非洲札记、苓珑心语、创作谈。
波西米亚楼的部分主要是讲述了严歌苓在海外生活多年,从留学到结婚中间发生的种种故事;非洲札记主要描写的是严歌苓跟随外交官丈夫出使非洲,在非洲的所见所闻;苓珑心语则是严歌苓在创作她的小说时发生的一些故事;而最后一部分创作谈是她在各个大学颁奖礼所作演讲的文字整理。
总的来说,《波西米亚楼》是严歌苓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时间跨度很大,内容范围涵盖也很广,非常真实展现了严歌苓生活的经历以及方方面面。
编辑推荐
《波西米亚楼》是严歌苓为数不多非虚构类的文学创作,很充分为读者展现了“艺术源于生活”的真谛。看过这本书之后,你就会知道为什么严歌苓那么会写小说,题材那么广,情感那么丰沛。她所有的故事都来源于生活,她自...
(展开全部)
幸福到底意味着什么?这是哲人们一直在回答的问题。
著名哲学家、社会学家、宗教史学家弗雷德里克•勒诺瓦先生, 捕捉到人类思想长河中关于幸福的耀眼火花,独辟蹊径地将东西方哲学融为一炉:当西方遇见东方,当佛祖与埃彼克泰特会心微笑,蒙田与庄子隔空神交。
这位欧洲最受欢迎的心灵作家,真的可以使我们学会幸福。
★我们总是欲求更多的占有
★我们总是认为,为大家服务也无济于事
★我们将自己投射到外部的物质世界中,以此来寻求满足
★我们总是沉浸于对短暂的快乐不懈而永不知足的追求中
★我们总是在听到幸福离开的声音时,才发现它曾经来过
★法国三位总统 密特朗 希拉克 萨科齐 推荐
这是一本记录作者在北京大学、耶鲁大学以及加州大学的求学路上的所见所闻的书。
作者将自己在国外留学多年所遇到的不同的人,到过的不同地方,体会到异国与本国的差别,感受,以半旅游的方式写出来,在享受思想自由的同时还能体会到对差异文化的宽容,不落俗套。
城市,国家,民族,基督的不同姿势,对传统的不同态度,名校的厕所、食堂、图书馆,奇葩室友,妇科大夫,牙医,美国名校里的中国富二代,美国的富N代,青年旅舍里的癫痫病患者,瑞士夫妇,日本人,约旦公主,尼姑同学,世界各地的汉学家,白种男人和亚洲女人。
作者用轻松幽默诙谐的文字写下自己的经历,也在这过程中不断遇见成长涅火重生后的自己。
编辑推荐
澄明山水间,最难言的美好与惆怅
飘渺的橹歌声中,扬起的是最真实而美丽的生命
沈从文集一套十册,精心选编,严谨订正,装帧精美,值得收藏。
名人推荐
最能表现他长处的,倒是他那种凭着特好的记忆,随意写出来的景物和事件。……他能不着痕迹,轻轻地几笔就把一个景色的神髓,或者是人类微妙的感情脉络勾画出来。
——夏志清
媒体推荐
最能表现他长处的,倒是他那种凭着特好的记忆,随意写出来的景物和事件。……他能不着痕迹,轻轻地几笔就把一个景色的神髓,或者是人类微妙的感情脉络勾画出来。
——夏志清
文摘
一个戴水獭皮帽子的朋友
我由武陵(常德)过桃源时,坐在一辆新式黄色公共汽车上。车从很平坦的沿河大堤公路上奔驶而去,我身边还坐定了一个懂人情有趣味的老朋友,这老友正特意从武陵县伴我过桃源县。他也可以说是一个“渔人”,因为他的头上,戴得是一顶价值四十八元的水獭皮帽...
(展开全部)
本书由重庆上师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出品。
人的一生,可能很长,也可能不是那么长。每一个阶段,希望都能是绽放热情、闪耀光芒的,可以年少轻狂,可以黯然神伤,敢想敢唱、敢作敢当。今天,我且把我的时光与你分享,我的梦想与你共唱。在合适的时候,出发;在最好的时光,遇见。像夏花一样绚烂,像青春一样怒放!
汪曾祺作品精华选本由专家选编,选目精良。装帧雅致,内插作者手绘彩图,是高性价比的珍藏本。共有四种,此为《故土·故人·故情》卷。
《以欢喜心过生活》《故土•故人•故情》为散文精选本。前者以花草虫鱼、山川风物、美食行走为主题,后者以记事怀人、自报家门、谈文艺、谈人生为主题。囊括了作者散文创作的所有门类和风格。
《受戒•大淖纪事》《邂逅•水蛇腰》为小说精选本。前者精选了作者1980年代创作的代表作,后者精选了先生自1940年代到1990年代(不含1980年代)创作的代表作。用编年史的形式呈现其小说创作的流变及风格。
汪曾祺作品精华选本由专家选编,选目精良。装帧雅致,内插作者手绘彩图,是高性价比的珍藏本。共有四种,此为《故土·故人·故情》卷。
《以欢喜心过生活》《故土•故人•故情》为散文精选本。前者以花草虫鱼、山川风物、美食行走为主题,后者以记事怀人、自报家门、谈文艺、谈人生为主题。囊括了作者散文创作的所有门类和风格。
《受戒•大淖纪事》《邂逅•水蛇腰》为小说精选本。前者精选了作者1980年代创作的代表作,后者精选了先生自1940年代到1990年代(不含1980年代)创作的代表作。用编年史的形式呈现其小说创作的流变及风格。
由中国散文界知名选家选编的2015年度散文,是从全国报刊当年发表的作品中精心挑选出来的,旨在检阅当年度散文的创作实绩,公正客观地推选出思想性、艺术性俱佳,有代表性、有影响力的年度散文。
十几年来,漓江版年度散文积累了大批的忠实读者,他们是该书的固定消费群体。本年度的佳作选,在巩固以往固定的销售渠道的基础上,再配合网络及地面媒体的集中宣传,开拓新的读者群体,有望创造更好的销售业绩。
漓江版散文
南丁、毕淑敏、张承志、刘醒龙、叶梅、红孩、汪惠仁、尹汉胤、乔叶、海飞、鲁敏、简默、黑丰等
本书为女性读者精选了周国平、池莉、林语堂等中外名家经典散文,本卷以“感悟心灵”为主题,收录了《平常心》、《中国人的国民性》、《关于友情》等名作,期望带给读者更多的正能量。
也許,我們都是生生世世輪迴數千年的時空旅人,
偶爾到了京都散一會步,
有了哲學之道的省思,體會時時刻刻的美,
也就值得一回了。
◎三十年追尋,韓良露帶我們進入京都神話核心
◎穿越千年,古都四季流轉隨她的文字成為不朽
◎作家舒國治專文盛讚,夫婿朱全斌深情代後記
「妳與京都跟我的緣分正好都是三十年,古都讓妳著迷的千年繁華好比妳留下我倆相知相守的記憶。美好的緣會和生命短暫如晨間的朝露,如夢似幻,但露珠上映現的人影、樹影和花影,將會永隨我身、永存我心。」——朱全斌(韓良露夫婿)
「所有台灣愛京都、迷京都、將京都當成自己私心寶愛之第一城市的女士男士們所殷殷追求的,所循循走訪的,所反覆吟詠的,都被精心、巧慧、探源溯本在這本書裏密密實實寫了出來。」——舒國治(作家、生活家)
她用一生深情鑽研,多不勝數的一眼看透,
千年古都的交融流轉,化為文字成為不朽。
她,是真京...
(展开全部)
本书为女性读者精选了周国平、方方、林语堂等中外名家经典散文,本卷以“心灵励志”为主题,收录了《宽容人性的弱点》、《生活的况味》、《舒展你的心灵》等名作,期望在浮躁的社会给读者带来心灵的抚慰。
两条小鱼在水里游泳,突然碰到一条从对面游来的老鱼向他们点头问好:
“早啊,小伙子们。水里怎样?”
小鱼继续往前游了一会儿,其中一条终于忍不住了,他望着另一条,问道:
“水是个什么玩意?”
这是美国作家大卫•福斯特•华莱士2005年在肯扬学院毕业典礼上的演讲,从生活中最显而易见的平常之事入手,讨论如何摆脱生命中的重复单调,获得内心自由,保持意识的清醒鲜活。华莱士提醒我们,日常生活就是我们本身,既绝望又禅意,而要“在繁琐无聊的日常中,日复一日地保持自觉与警醒,困难得不可想象”。
这场演讲当时默默无闻,之后却突然逆袭,演讲录音通过邮件和博客在朋友圈不断流转,引发广泛共鸣,后有工作室根据录音制作了短视频,在Youtube上,一周就超过400人点阅。图书出版之后受到更大的关注,被《时代杂志》认为是“对知识分子最后的演讲”,并与乔布斯的演讲一起入选“美国最具影响...
(展开全部)
《借山而居》是80后诗人冬子的首部散文集,共收录其在终南山上创作的精华作品80多篇。内容始终围绕他在终南山的所发生的趣事,“有叫做凤霞的鸡”、“有叫做幼婷的鹅”、“有叫做郑佳的狗”,“有自己的小菜园”,“有自己的诗歌与画的王国”。除此之外,还有他在山上,对生活的反思和感悟,对爱情与亲情的见解,对隐居这一选择的全面阐述。
这是一本以植物为主角的江南风物散文集,涉及回忆、考证、风俗与工艺。在植物的自然属性与所给人美的愉悦之外,突出的是植物与人的日常相关的“物用”,以及这种“物用”和人发生联系以后,在人的生活中所产生的情感。因为有亲身经历和亲手经验做底子,所以写起来不虚,文字朴素而真切动人。春日连绵照眼的紫云英与新绿茶树,于合适季节亲手制作出的乌糯米饭与木莲豆腐,还有秋日香气沉沉的桂花晴雨录,这些都是我们置身其中、日常生活里鲜明的“无尽绿”。
全书四色印刷,179幅精美摄影作品,随书附赠两张明信片。
《与点:我的时光之书》是一部有生命质感的散文集。
从电视湘军至出版湘军,与点记录下一连串生命的体验,一次次灵魂的远行。迷惘、失落、欣喜、淡然……在体验中沉淀与分享。
”我们的本质属于时间。选择如何填充时间,就是选择了如何填充生命。“
写作者是少数没被工作家庭的琐事淹没、一直保持大量深度阅读、一直坚持扶老携幼进行人文之旅、一直维持包容开放、充满活力心态的人,岁月对她而言只是途经盛放的鲜花,绝不会意味着生命力的流逝。这本书里记载的人与事、景与情亦如是。
当亨利·戴维·梭罗在1845年7月4日搬到瓦尔登湖畔独自生活时,即将年届二十八岁的他也许并没有料到,这次貌似寻常的举动将会成为世界文学史上极为著名的事件。
《瓦尔登湖》是梭罗独居瓦尔登湖畔的笔记,详细记录了他两年多时间里的日常生活以及所见所思。他在小木屋旁开荒种地,春种秋收,自给自足。他崇尚自然,与湖水、森林和飞鸟对话,在林中观察动植物,在船上吹笛,在湖边钓鱼,晚上,在小木屋中记下自己的观察和思考。从四季更替、冰河崩裂等自然现象,到对湖边的野鸭、狐狸、蚂蚁等生物的细致观察,无不栩栩如生地再现于梭罗的生花妙笔之下。既充满诗意及哲理,又有着博物学家的精确。梭罗远离尘嚣,想在自然的安谧中寻找一种本真的生存状态。他追求精神生活,关注灵魂的成长,在简单生活中深入思考与重塑自我的心路历程,文笔宁静恬淡,引人深思,具有一种使人沉静的力量。
编辑推荐
连续十年台湾十大畅销书作家、当代散文八大家之一林清玄25年写作巅峰之作!
如果你的人生看起来一片迷茫——
◎49篇林清玄不同时期最具代表性散文,在纷繁世界中找到一处宁静的心灵归属
◎太急没有故事,太缓没有人生:生活的意义本身就是咸也好、淡也好,走过皆好。未来道阻且长,不必慌忙
◎清丽隽永的文字,使你放下心中所有不必要的执念,从容面对生活、婚姻、事业中的迷茫与困惑,最终获得平和、幸福、安定
◎如果你没有读过林清玄,这本书能让你体察生活细节处闪烁的美好,珍惜经历过的一切
◎如果你读过林清玄,这本书能让你在抱怨、发怒、抑郁时,反思自省,劝慰自己,修得一颗柔软却强大的内心
◎全彩四色+双色图文装帧,淡雅文字配以国内新锐摄影师青简唯美摄影图,雅致的阅读感受
◎愿你接受不完美的生活,接受不完美的自己,接受生活中的琐碎,不被过去、现在、未来所束缚,常保一...
(展开全部)
《四季小品》以时令节气为时间顺序,在自然风物的季节变换中品读传统文化中包含的生活智慧。作者朱伟先生是原《三联生活周刊》的主编,一辈子用笔来表达,《四季小品》以散文随笔的形式抒写了作者对四季变化的细腻感受,并以传统文化深层次角度进行解读,既有生活情趣,又富于知识性。
◆ 在寻常琐碎中发现妙趣,于世间万象中感悟人生。享受人生而不沉湎,看透人生而不消极,不管世风如何浮躁,我们都应该像梁实秋一样尽量保持一份高雅、恬静和淡然。
◆ 权威收录豆瓣、人人、百度、新浪、网易、腾讯等亿万网友推荐最多的篇目。文章里有的是雅致,是练达,是洞明,是会心一笑的风趣,值得细细体味其中的情韵。
◆ 四色插图珍藏版。精心挑选50余幅摄影配图,图文并茂,全彩印刷,包装时尚精致,视觉效果与阅读体验俱佳,值得收藏。
◆ 著名作家梁晓声、著名社会学家李银河一致推荐。
人生,不过是一段来了又走的旅程,有喜有悲才是人生,有苦有甜才是生活。我们最重要的不是去计较真与伪,得与失,名与利,贵与贱,富与贫,而是如何好好地快乐度日,并从中发现生活的诗意。
梁实秋一生讲究雅量,喜怒忧惧不形于色,任情不随于俗,举止不拘礼法,纵酒任性,放诞不羁,始终追求一种优雅从容的风...
(展开全部)
◎编辑推荐(作品看点)
本书是摄影家严明继畅销书《我爱这哭不出来的浪漫》之后,最新图文作品集。是一本难得一见的诚意之作。
全书百余幅作品全部为黑白胶片拍摄,包括摄影家大量近年来从未发布过的作品,所有图片皆为诚意之作,诚意之选。
全书每一张图片,都经过摄影家严明本人的亲自挑选;每一个页面印刷的深浅明暗,都是作者亲自在印厂的机器旁过目确认的。
本书采用精良的印制,全体人员倾注了大量心血。内文用纸采用印画册最好的纸张美感极致,印刷采用专黑+专灰+过油的工艺,诚意定价,是一本性价比极高的图文书。
本书文字一如《我爱这哭不出来的浪漫》,透着这世上少见的真诚,摄影与人生,诸多经验和感喟,与你静静分享。
关于这本《大国志》,他说:
我们的历史文化和生存环境,是我的作品关注的核心。
经济发展的热潮背后,传统的人文环境早已显现了孤寂、落寞的状态,并且越来越不能被人们在...
(展开全部)
视野丛书(6册)由北岛发起、主编并作总序推荐,张承志、徐冰、李零、韩少功、汪晖、李陀等集体呼应,集合了六位中国当代活跃在文艺领域的至为重要的作家、批评家、艺术家,由他们梳理自己的成长经历和思考脉络,精选出足以体现这六位作者数十年来思想精髓的代表作。视野丛书高度浓缩地呈现了当代中国极具创造力和影响力的思想宝库。视野丛书文字可读性强,面向普通读者,让他们得以循着文化思想的脉络,追踪当代中国的种种问题,获得思考的乐趣。
《鱼游小巷》是张承志最新的散文集,这是一张心灵的地图,循着它,可以纵观张承志思想的全貌。草原和黄土地是张承志的精神故乡,他是草原牧民的儿子,是在西海固农家炕头彻夜畅谈的兄弟,正是因为和这片土地血脉相连,他才能始终坚定地以他者的立场去思考世界和中国,建立起了一种不同于中国知识界主流的世界史谱系。他对身陷苦难的人们寄以最深情的关注,这样的深情让...
(展开全部)
乐黛云先生是中国比较文学引路人,与国学泰斗汤一介先生相濡以沫六十载,静默耕耘,建树高筑。他们自称“未名湖畔的两只小鸟”,在学术研究和爱情生活中携手同行。1948年,17岁的乐黛云只身前往重庆西南考区参加高考,入学北大中文系。一切从这里开始。
六十年书香生涯,耄耋之年的乐黛云先生回首犹如昨日。乐先生深情回忆了公公汤用彤先生的儒雅风范和严谨治学,回忆了北大校长胡适、马寅初的自由精魂,回忆了与季羡林、王瑶、朱家玉、裴家麟等北大师友的同窗岁月,以及政治风浪中儿女求学的磨难与重生。六十篇散文折射出乐黛云先生悲喜六十年风雨人生,
contents
辑一
我的后殖民童年
我那被摇滚的青春
我的Bob Dylan旅行
Bob Dylan与杜甫
我自身的摇滚乐社会学
我的辞书旅行
辑二
下淡水河写着我们的族谱
水泥的辩证史
县道184之歌
写首诗给父亲
转妹家
重游我庄
辑三
都市开基祖的临暗
我的卡哨
野狼125、Bruce Springsteen与荖浓溪的夏天
失败者还乡
大水柴
歌手林生祥
辑四
导读南台湾
江湖里的社会学操练
种树
试写山歌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历史的弃儿,还是资产?
菊花为何夜行军
从农民运动到社造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