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近代转型与传统制约 (增订版)

豆瓣
中国的近代转型与传统制约 (增订版)

登录后可管理标记收藏。

ISBN: 9787220121876
作者: 杨天宏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出品方: 壹卷工作室
发行时间: 2021 -3
丛书: 论世衡史丛书
装订: 精装
价格: 85.00元
页数: 450

/ 10

2 个评分

评分人数不足
借阅或购买

杨天宏   

简介

【编辑推荐】
学术界一直热衷于谈论中国的近代转型,既为转型,免不了除旧布新。是否“传统”即意味被摒弃的“旧”,“近代”则是解决之道的“新”,“近代”与“传统”一定截然对立?是否“近代的”一定等于“西方的”?作者通过十余篇论文,拨开历史的迷云,在史实的厘清中,也论述了对于这些问题的思考。
本书囊括从咸同时期到民国时期,涉及太平天国、科举制度、近代军阀、对外通商、义和团等重要历史事件,以及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梁启超、宋教仁、孙中山、胡适等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覆盖了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各个领域,内容广博,史料丰富。
各篇文章都在前人研究基础之上,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且论证清晰。例如,对于废除科举制度的意义,一向以被肯定为主,而作者却探讨了其与民初军阀混战、黩武主义盛行的深层关系,明确指出西方的文官考试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受中国科举制度的影响。
作者不仅具有深刻的历史洞察力和史学功底,还擅长跨学科的视角与方法,如利用经济学理论研究“租赋关系”与太平天国困境的关系,以及清季“自开商埠”等。
正如作者所说:“近代化对中国传统而言是一个价值再造的工程,经历一番再造功夫之后,承续有传统文化部分内核的新的中国文化将会更加光彩照人,成为工业化时代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内容简介】
鸦片战争后的中国,传统与近代的关系问题一直贯穿重大历史事件,也备受不同时期的学界关注。本书即为著名学者杨天宏教授以“中国的传统与近代”为主题的论集。全书分为“近代初期的补苴改良与传统制约”“政治思想的转型与制度变革的艰难实践”“限制通商与欲罢不能的开放政策”“中西文化冲突与反教政治运动”四部分,共收论文十九篇。通过客观而独到的论述,本书能带领读者重新认知历史转型的各个方面,从而更有助于理解当时中国所面临的种种问题,以及“近代”与“传统”各自的使命、局限和相互的纠缠。

contents

自 序
第一章 近代初期的补苴改良与传统制约
咸同时期清朝权力结构的变化
曾国藩集团与清廷的矛盾
近代中国地缘政治变化与李鸿章的海防战略
太平天国的租赋关系
汉满新旧:袁世凯与清廷关系述略
第二章 政治思想转型与制度变革的艰难实践
科举制度革废与近代军阀政治的兴衰
论《临时约法》对民国政体的设计规划
梁启超与宋教仁的议会民主思想
孙中山经济思想中的所有制模式
“人权”讨论与胡适的政治思想
第三章 限制通商与欲罢不能的开放政策
鸦片战争前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
清季首批“自开商埠”考
自开商埠海关的设置及其运作制度
自开商埠的地域分布与清季外贸场域拓展
第四章 中西文化冲突与反教政治运动
甲午战后中国知识分子的民族主义情愫
普法战争与天津教案
义和团“神术”与清廷对外宣战
中国“非基督教运动”历史考察
1920年代中国的“信教自由”论战

其它版本
短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