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墟
Douban
切文古尔
Чевенгур
[苏联] 普拉东诺夫 traduit par: 淡修安
résumé
一场堂吉诃德式的旅程,提出陀思妥耶夫斯基式的疑问,得到托尔斯泰式的回答
影响20世纪俄罗斯文学发展进程的“未来之书”
继承俄国文学的伟大传统,20世纪俄文学文学承前启后之作
关于物质与精神如何共鸣的终极思考
一场精神物质化、物质精神化的文字试验,如何抵达美丽新世界终 极思考
新版无删节全译本
作者生前仅以片段发表于多本杂志,无删节全译本全新亮相。
布罗茨基称未能因及时出版《人墟——切文古尔》令俄罗斯文学和民族心灵倒退50年!
《人墟——切文古尔》是苏联文学大师普拉东诺夫的代表作,但该书在作者生前仅以片段形式发表于多本杂志,俄文版全本在作家逝世三十多年后才得以问世。
小说以新旧交替的特殊历史时期为背景,以父子两代人的视角分别展现了人们如何从崩塌的旧时代中重生并在新时代中努力寻找构建新世界的路径。一群幻想家在切文古尔重新开天辟地,构建了一个“磨灭差异”的新天地,他们取消私产,毁林拆房,风餐露宿,不事劳动,完全依靠太阳的能量生存,又接来一批“外人”在此安家落户,期望在此发展出“美丽新世界”。然而切文古尔人的一腔热忱,却不能改变现实世界运行的法则,没有生产创造,此地的生活日益凋敝。当敌人来袭时,缺少物质支持的切文古尔人完全无法抵抗敌人的进攻,最终切文古尔沦为一座“人墟”。
编辑推荐:
《人墟——切文古尔》是一部写给未来的作品,时至今日这部作品似乎依然是超前的。普拉东诺夫以近乎先知的姿态苦苦思索着一个可能没有答案的问题:理想世界与现实生活能否合二为一,其中巨大落差在何处又因何而起。对这个问题的追问导致了普拉东诺夫的作品难以阅读,因为现实生活是如此复杂,理想世界又是如此遥远,两者之间的联系,总是让人对存在产生无解的质疑。同时普拉东诺夫的作品更加难以翻译,这件事的“始作俑者”正是普拉东诺夫本人,在他的世界里,文字成了一个大型试验场,试验的内容不仅仅是小说的内容——他总在尝试将精神物质化同时再将物质精神化;同时更在于语言本身,且不论普拉东诺夫造句用词之怪诞,方言、土语、生造词等等大量出现,单说在语义上,他尽可能在每一个句子里都把语言赶入语义学绝路,句子的结构是普通的、正常的,但是句子背后的逻辑确实荒诞的、无解的……这些特点集中体现于《人墟——切文古尔》中,从不可译的意义上而言,《人墟——切文古尔》便是俄语版的《尤利西斯》,而且由于种种原因,《人墟——切文古尔》还要更加令人无所适从。尽管翻译难度和阅读门槛一涨再涨,但是却吸引着译者前赴后继地试图做成这件“不可能”的事,也吸引着我想出版这本“难以阅读”的天书。布罗茨基曾对普拉东诺夫和《人墟——切文古尔》表达过无数的赞誉,这些绝非溢美之词甚至我觉得还远远不够,因为在经过一百多年的时间之后,人类对物质与精神之间关系的思索依然毫无进展,甚至还没有超过普拉东诺夫一百年前就试图让人们理解的东西。尽管《人墟——切文古尔》至今可能仍是一部“未来之书”,我仍希望它以“现在”的方式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