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roclaiming Civilisation by Forging Constitutions:China’s Rebirth in the Shadow of the “Civilisational Hierarchy” Discourse
章永樂
简介
本書是章永樂老師繼《舊邦新造:1911—1917》、《萬國競爭:康有為與維也納體系的衰變》、《此疆爾界:“門羅主義”與近代空間政治》、《西途東歸:朝向中國道路的思想突圍》之後的第五本獨著專著,致力於在內外關係的視野之下探討近代中國憲制思想與“文明”觀念的變遷,闡述中國憲制探索的文明史意義。
“鑄典宣化”指向近代中國的行動者通過制憲,在西方列強所界定的“文明等級”中提升中國國際地位的努力。它不僅是對一段歷史經歷的概括,也是對一種尋求國際體系中的列強“承認”的政治行為模式的總結。從十九、二十世紀之交到一戰之前,接受“文明等級”設定,在此前提下尋求中國國際地位的提升,是中國思想界與輿論界最具政治影響力的立場。以一戰為界,近代中國的“文明”觀念從一元與等級性逐漸向多元與平等方向轉變,憲法思想界也經歷了從“應試式”到“出題式”的思潮轉向,並在“文明”觀念轉變的基礎之上,產生了“二十世紀之憲法”的自覺。一戰帶來的衝擊與震盪,重塑了中國的憲法思想,而具有新思想的歷史行動者,重塑了戰後的憲法變革路徑。二十世紀中國的“舊邦新造”,為當代中國留下了一條超越“鑄典宣化”,朝向“自成體系、自建光榮”的開拓之路。
contents
緒論 作為“文明”事業的立憲 001
一、立憲、國家組織力與文明 010
二、世界大戰的衝擊與“二十世紀之憲法”觀念的興起 031
三、“文明”的話語與“中國式現代化” 042
第一章 大國協調、文明等級論與立憲 047
一、維也納體系及其全球擴展 051
二、殖民秩序與“文明等級論”的引入 073
三、立憲與“文明” 093
四、餘論 101
第二章 激辯明治憲法:立憲作為提升“文明等級”之策略 103
一、為何以日為師:梁啟超的理由 109
二、出洋考察大臣奏摺中的“立憲”與“文明” 130
三、立憲、革命與文明:革命派的論述 144
四、餘論 162
第三章 世界大戰與“文明”觀念在中國的漸變 167
一、德國作為典範:一戰前的論述 173
二、戰爭初期的德國形象 187
三、戰爭局勢與輿論之漸變 199
四、戰後世界的“文明”觀念 212
五、餘論 224
第四章 渡河之舟:“二十世紀之憲法”觀念的興起 229
一、“二十世紀之憲法”觀念的生成 238
二、“二十世紀之憲法”觀念的時代影響 246
三、新憲法與新文明 261
四、餘論 269
後記 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