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利纳
豆瓣
Malina
英格博格·巴赫曼 译者: 宁秋尧
简介
◆
在语言的生死存亡中,
在词语的醉生梦死与方生方死中,
爱的生死场上,
一个女性
独白,穿透灵魂的孤吟,
一个声音,及其复数。
一个版本:
“被讲述的方式不同,就会变成另一个故事,但一切总归会真相大白。真实的、被解放的、伟大的人将从谣言中浮现出来,就像如今的马利纳一样,不再是流言蜚语制造下的产物。其他谣言的澄清时刻尚未到来,那是以后的事了,而不是今天,“今天”是自杀者才有权使用的词。
而我必须讲述。
我要在一张早已绝迹的羊皮纸上写些什么,用一支早就不存在的真正的羽毛笔、用一种如今已无处寻觅的墨水。我想站在写字台前书写下一本摇篮古籍,因为到今天,我爱上伊万已经二十年;到这个月31日,我认识他已经一年三个月零三十一天,然后我还想写上一个晦涩难懂的拉丁文年份,ANNO DOMINI MDXXLI ,没有人能读懂它的意思。我会用红色墨水在大写的花体字母中画上星叶百合的花朵,而我便能藏身在一个从未存在过的女人的传说中。”
另一个版本:
“然而我从一开始就位居马利纳之下,并且我早该知道,他会成为我的灾难;我早该知道,在进入我的生活之前,马利纳的位置早已被马利纳占领。
又抽了一根烟,又喝了一杯酒,数了数香烟和酒杯,允许今天再抽两根烟,因为从今天到周一还有三天没有伊万的日子。六十支烟之后,伊万又会回到维也纳。伊万的号码,726893;伊万的车牌,W99.823。这早已代表了未来的暗号,只能是伊万。它是伊万,并且总是伊万。它对抗着堕落与平庸,对抗着生与死,我保持着夜晚的姿态,抽着烟,等待着。我活在伊万之中。”
◆
这是纸上造物第一本准备良久、喜欢的不得了却一度要放弃的出版。不为别的,只为翻译。最早收到的是英文转译,已经很优秀了,但发现这样一个如在悬崖上,死生存亡的极致文本,转译是不够的——太容易不知不觉的就死于句下。而“还可以”更是不够。根本不够。而即便找到素来崇敬且在《伽达默尔谈策兰》中有良好合作的陈早,也在翻译时间与德语原文难度之间的调配中望而却步。最终挽救于我的是在法国的画家朋友Jarmin的举荐。他推荐了在德国做媒介研究的Nin女士(彼时她尚未回国,在读书,在纽伦堡)。在其德语获得评估通过之先,一举打动的我是她的中文——那种极度的敏感与剽悍,明暗跌宕以及激情到神经质的表达,与巴赫曼的这本小说的语言是同相的。
◆
这也是纸上造物在2024年尝试从头到尾完成独立制作的第一本书。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