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与右手
豆瓣Death and the Right Hand
[法] 罗伯特·赫尔兹 译者: 吴凤玲
简介
◆ 编辑推荐——————————————————————————————————————
* 本书作者是涂尔干最优秀的学生之一、法国社会学年鉴派中坚力量,因为参加一战而英年早逝!
* 赫尔兹的研究成果代表了从孟德斯鸠到涂尔干及其学生的两个世纪法国社会思想的顶峰,标志着社会学从空洞说教和对简单社会的纯粹哲学思辨向基于大量民族志事实而对原始习俗进行系统比较研究的转变。
* 本书受到牛津大学社会人类学教授埃文思-普里查德、罗德尼•尼达姆的极力推崇,得到中国社会科学院何星亮教授和中国农业大学孙庆忠教授的大力推荐!
◆ 学者推荐————————————————————————————————————
* 法国著名人类学家R.赫尔兹(Robert Hertz)的《死亡与右手》是象征人类学早期的一部经典著作,是西方学术界最早科学研究文化象征的论著之一,也是最早提出象征人类学理论的主要著作之一。
——何星亮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
* 作为象征与仪式研究的早期经典,R.赫尔兹的洞见不仅深得法国社会学年鉴学派E.涂尔干和M.莫斯两位大师的赏识,更为后世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人类学理论、R.尼达姆的象征分类研究以及M.道格拉斯的污秽与禁忌研究带来了理论滋养和学术灵感。
——孙庆忠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人类学教授
* 赫尔兹或许会成为与涂尔干齐名的伟大学者,并且有理由认为,如果他活着,他会和莫斯一起成为社会学年鉴派的带头人,有可能改变社会学的思想。
——埃文思-普里查德 牛津大学社会人类学教授、众灵学院研究员
◆ 内容简介——————————————————————————————————————
每天都有人出生和死亡,这对我们普通人来说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同样,我们每天都在用双手操劳、工作,也再正常不过。然而涂尔干的高徒罗伯特•赫尔兹却从人类学的角度,为我们分析了为何在人死后,大部分人类社会都会有一个葬礼仪式,而这个仪式的内容却各不相同。我们中国人有佩戴黑纱、守灵、烧纸钱等习俗,而马来群岛的达雅克人却有两次葬礼仪式,第一次为临时葬礼,其目的是去除污秽的肉身,只留下洁净的白骨。第二次为最终葬礼,亲人们把死者白骨二次埋葬,希望其能进入天国。
对于左手和右手来说,它们是如此的相似,地位却又如此的不同。人们起誓、敬礼用的都是右手,左手却被置于一旁。为何右手是如此神圣,左手却如此卑微?赫尔兹从人类学角度对此做了细致入微的分析。右手尊而左手卑并不是出于生理机能上的自然区分,却是由于人们对神圣与世俗的二分,是由社会习惯强力促成的。
contents
导言 / 1
一项关于死亡的集体表象的研究 / 16
一、 中间阶段 / 18
二、 最终葬礼 / 39
三、 结论 / 60
右手的优越:一项关于宗教两极性的研究 / 94
一、 人体的不对称 / 94
二、 宗教的两极性 / 98
三、 右与左的特性 / 103
四、 右手与左手的功能 / 107
五、 结论 / 113
附录 / 120
参考文献 / 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