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天安門](/m/book/2021/09/15240d2b1f-ab3b-4aa4-8ea2-990a1c0db587.jpg)
在失憶的人民共和國, 追尋六四的歷史真相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Amnesia
林慕蓮 译者: 廖珮杏
简介
※2014年《經濟學人》年度選書
※2015年紐約公共圖書館海倫伯恩斯坦(Helen Bernstein Book Award)卓越新聞獎決選
※2015年吉爾伯圖書獎(Lionel Gelber Award)入圍
※《紐約時報書評》:「1989年之後,探討天安門事件對中國的影響最好的分析之一。」
三十年前,他們懷抱熱血與夢想,試圖改變中國。
三十年後,他們仍是國家的敵人,人生支離破碎。
中共企圖以恐怖與謊言消滅真相,但曾經的暴行與傷痛不會被人們忘記。
1997年,九月,被軟禁已經長達八年的前任中共總書記趙紫陽向中共高層上書,希望在21世紀結束前、迎向新世紀的關鍵時刻,針對「六四」事件重新評估,實事求是,還給這群愛國學生一個公道,摘除「反黨反社會主義」這項莫須有的罪名……
直到今天,又過了二十多年,六四屆滿三十週年,中國政府對六四的態度不但沒有改變,反而益加蠻橫、粗暴,企圖以鋪天蓋地的手段,將這段歷史從人民的記憶中徹底抹去。封鎖新聞、竄改教科書、對異議人士人身自由的箝制、全面性的新聞與網路言論審查、在敏感日期對天安門廣場進行監控,給予服從妥協的人就業保障與升遷管道等等,種種在自由民主國家無法想像的人權侵犯,成為中國百姓的生活日常。如民運領袖王丹所言,「黑色專制」與「紅色恐怖」讓大多數人民噤若寒蟬。
本書作者林慕蓮在派駐北京的期間驚訝地發現,不僅一般老百姓對天安門事件默不作聲,即使是在頂尖學府、受過嚴格學術培訓的大學生都對之一無所知。作者以全球知名的「坦克人」照片詢問了100位在北京四所大學就讀的大學生,只有15位能正確辨認該照片的意義。而這15位學生或是選擇對此敏感議題避而不談...
contents
推薦序(一)淹沒真相,不會使歷史成為過去╱王丹
推薦序(二)史實的債越築越高,我們卻不願記憶隨之消逝╱尤美女
獻詞
天安門事件大事時間表
天安門周遭北京市地圖
照片解說
作者註
台灣版作者自序
前言
第一章 小兵──陳光
第二章 留下來的人──張銘
第三章 流亡的人──吾爾開希
第四章 學生──Feel劉
第五章 母親──張先玲、丁子霖
第六章 愛國的人──高勇
第七章 當官的人──鮑彤
第八章 成都大屠殺──唐德英
後記
謝詞
註釋
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