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的历史分量

Douban
概念的历史分量

Login or register to review or add this item to your collection.

ISBN: 9787301302439
author: 方维规
publishing house: 北京大学出版社
publication date: 2019 -4
binding: 平装
price: 78.00元
number of pages: 445

/ 10

2 ratings

No enough ratings
Borrow or Buy

近代中国思想的概念史研究

方维规   

overview

与所有史论一样,概念史也需要假设,没有假设便无论点可言。真正的概念史从来不只是概念的历史。根究概念嬗变而外,更在于提炼历史语义的内在结构;除了透过语境来理解文本,更重要的是考证和解析那些富有“整合力”的特定概念。这就是本书取名《概念的历史分量》的用意所在。概念史的主要特色之一,就是挖掘那些弃之则无法经验的概念,或曰不可替代的基本概念(科塞雷克语)。
近代以降,中国不断努力翻译介绍一种截然不同的、西方的知识文化体系,并试图把西方的科学文化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结合起来。现代汉语的很多重要词汇和概念,均产生于19世纪下半叶和20世纪初。本书对中国近现代史中的一些重要概念即“大概念”的探究,例如对近现代中国“文明”“文化”观的探讨,对“民族”及相关核心概念的通考,对“经济”译名的溯源,对“知识分子”概念的辨析……都试图用“概念史”方法进行详实的知识考古,以结构性的目光来理解近代历史演进的内在脉络。

contents

序言
第一章 “夷”、“洋”、“西”、“外”及其相关概念——论19世纪汉语涉外词汇和概念的演变
一. 标记与内涵:从“夷”字说起
二. 对外称词的嬗变
三. 语义特征及其联想
四. 嬗变因由
五. 从“夷务”到“外交”
六. 新的“世界”意识及“国际”观念
第二章 近现代中国“文明”、“文化”观——论范式转换及概念嬗变
一. 范式转换的历史背景和思想基础
二. “色维来意斯得”:现代“文明”概念在中国的早期传播
三. 现代“文明”“文化”语义小史——以双语辞书为中心
四. 向“文明”、“进步”看齐
五. 新文化运动中的“文明”“文化”之辨
第三章 近代思想史上的“民族”及相关核心概念通考——兼释“中国”与民族主义论争
引言
一.“民族”与nation考略
(1)一个“新词”的诞生
(2)一个传统概念的更新
(3)“三位一体”,或顺理成章之事
二.中国早期民族主义与相关核心概念
(1)“国”字推原
(2)从“族类”到“人种”:种族民族主义之昌盛
(3)“国民”之创生:化臣民为国民
三.关于中国民族认同的论争
(1)“自我意识之政治共同体”
(2)“不知有国”勘误
(3)中国国名之争和国名之辨
四.综论:Nation是意识构造与“心灵”
第四章 西方“政党”概念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及其影响
一. 汉语传统“党”概念
二. 欧洲“政党”概念的起源、嬗变与区别
三. 初识西洋政党及其“偏见”
四. 西洋政党的早期汉语译名
五. 知其一,不知其二
六. 甲午年:一个新的起点
七. “新”时期的党论特色
八. 余论:建党浪潮与理想的幻灭
第五章 东西洋考“自主之理”——“议会”、“民主”、“共和”、“自由”等西方概念19世纪的汉译、嬗变和使用
引言
一.巴厘满衙门
二.“多人乱管、小民弄权”及西方“民主”概念的发展
三.“民主”与“共和”
四.“民主”与“自由”
五.“自主之理”——Democracy 之早期汉译概念
六.尾声,又是新的开始
第六章 “经济”译名溯源
一.“草创之初,正名最难”
二.“经济”译名类考
三.“经济”译名究原
四.“经济学”与“政治经济学”
五.推陈出新,妙在“扬弃”
第七章 “Intellectual”的中国版本
一.对“智识者”定义的思考
二.中国“智识者”的诞生年代问题
三.“智识阶级”(“知识分子”)概念的产生
四.“知识阶级”(“知识分子”)概念在中国的特色及其命运
五.“受过教育的人”
六.结论:“知识分子” ——一个自成一体的概念
参考文献
人名索引

comments
reviews
no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