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帝國的衰亡
Douban
增訂新版
魏斐德 / Frederic Wakeman, Jr. translator: 廖彥博
overview
本書於一九七五年出版,為魏斐德早年的作品,同時是近代中國史研究的經典代表作。出版至今一直被美國多所大學作為中國歷史課程的基本教材,其研究成果不僅公允地提示大清帝國必走向衰亡的社會脈絡,也超越了當時西方漢學界中盛行之「衝擊-反應」的西方中心論觀點。作者認為,在鴉片戰爭之前的中國,絕不是停滯不變。西方列強的船堅炮利,固然對中國帶來刺激,然而中國本身的各股社會力量,才是促成辛亥革命成功、清廷傾覆、帝制結束的主要因素。尤其清廷在一九○一年後所作的軍事、政治、經濟,以及教育改革,諷刺地加速了菁英群體政治意識的形成;如此所產生的後果,對清朝的傾覆而言,遠較孫中山等革命黨人於同時期內所從事的活動,來得更有貢獻。因此本書一開場,先以農民、仕紳、商人在明清社會的生活型態和社群發展,來定調當時民間普遍存在的矛盾和活力的來源;接著逐步從王朝興衰、民族更迭的角度,推到清盛世的來臨;之後再交錯注入清代民間社會運動發展,和外力入侵的動因,來觀察帝國由盛而衰的轉折,及至崩潰的過程,對帝制中國的衰亡作了全方位的剖析。
contents
導讀一 兩個意義上的承先啟後∕廖敏淑 政治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導讀二 漢學家魏斐德的歷史貢獻∕葉文心 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東亞所前所長
緒論
第一章 農民
第二章 仕紳
第三章 商人
第四章 朝代循環
第五章 滿族興起
第六章 清初與盛清之世
第七章 西方入侵
第八章 外患與內亂
第九章 中興與自強的幻影
第十章 維新與反動
第十一章 天命已盡
致謝
譯後記 氣魄恢宏的晚清交響史詩
參考書目
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