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中国的寡头政治
豆瓣
[美]姜士彬(David G. Johnson) 译者: 范兆飞 / 秦伊
简介
“中世纪的中国是一个贵族国家呢?还是一个官僚国家?”此书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它是两者的独特的结合。权力最终来自对政府的供职,而非来自血统/家族/门第,但是在大约5世纪至10世纪时期出任官职,比在中华帝国的任何时期都在更大程度上取决于门第出身。从晋至唐,大约数百个大姓在政治上、社会上支配了中国——一种寡头政治。只是到了五代宋初,他们才最后失势。敦煌发现的某些谱牒保存了唐代某些姓氏的名称。较早的谱牒由政府机构编成,其实质是官方圈定上层阶级的成员资格。这些家庭出身的人物被赋予竞争官职的特殊优势,从而在5至10世纪之间把持着中央政府绝大部分的官职。隋唐时期改革了选择官员的方式,出现了有关社会地位的新观念,世家大族把持政权的制度开始有所变化,终唐之世,世家大族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保持着权势。正是鉴于这些家族在中世纪如此重要,本书仔细地考察了这些家族的结构和如何发挥功能。本书的结论是,在宋代以前的时期内,大家族与其说近似于“姓氏”,不如说最近似于今天人类学家所称为的“宗族”。
contents
中文版自序
致謝
引言
第一章 士:中古統治階層的定義
第二章 任官與地位
第三章 大族:中古統治階層的概念
第四章 唐代氏族譜與身份制度的演變
第五章 敦煌唐代姓望氏族譜考釋
第六章 中古中國的氏族
第七章 中古中國的寡頭政治
附錄一 淺談兩個方法論問題
附錄二 唐代的官員任命及遷轉
附錄三 唐代三件氏族譜關係略考——A譜(位79)、C譜(S.2052)和E譜(池田溫據《太平寰宇記》復原)
附錄四 唐代氏族譜文本
附錄五 唐代郡望表所見氏族索引
參考文獻
譯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