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谦益《病榻消寒杂咏》论释

豆瓣
钱谦益《病榻消寒杂咏》论释

登录后可管理标记收藏。

ISBN: 9787559871275
作者: 严志雄
格式: 精装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品方: 大学问
发行时间: 2024 -9
丛书: 明清以来文史研究系列
装订: 精装
价格: 108
页数: 564

/ 10

0 个评分

评分人数不足
借阅或购买

严志雄   

简介

一本论释钱谦益晚年诗歌的清诗研究典范性著作,以《病榻消寒杂咏》四十六首诗为窗口,窥探钱谦益晚年的复杂心境。
【本书看点】
1.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教授严志雄代表作,东京大学大木康教授、南京大学徐雁平教授鼎力推荐。
2.持论精深,笺释有法。本书分上下二编,上编深入挖掘钱谦益诗文中的意象、隐喻,探讨其背后的内涵。既有对其晚年诗歌主题、诗学观念的分析,也有对诗人交游的考证。下编则对《病榻消寒杂咏》四十六首诗进行了细腻的阐释。
3.展现钱谦益逝世前的复杂心境。诗歌与钱谦益的理想、抱负始终有着紧密的联系。《病榻消寒杂咏》是钱谦益逝世前写成的最后一组重要诗作,这些诗篇既是他灵魂深层的映现与记录,也是其生前最后一次情感、思想的袒露。本书通过细腻的文本分析,再现钱谦益的性格、情感、内心世界,帮助读者一窥其临终前的心境及精神状态。
4.以文本细读为基础,进入诗人生命。钱谦益诗作因其丰富复杂的内涵和独具特色的艺术特征,成为清诗研究或者说中国古代诗歌研究中的高难度问题。本书以《病榻消寒杂咏》四十六首诗为窗口,通过拆解其诗歌中的意象、修辞、寓意等,讨论钱谦益希望通过诗歌塑造怎样的自我形象,以及反映了他怎样的精神世界和生命形态。
5.封面设计精美,贴合本书主题。封面以梅花为主要素材,暗合冬季消寒与诗人生命末期的含义,与本书主题甚为契合。同时,采用了热压、模切等多种常见于特装书的特殊工艺,精致素雅。
☆ 内容简介----------------------------------------------------------------------------------
作为明末清初江南风雅巨擘,钱谦益的诗歌有着丰富复杂的内涵。本书是一本论释钱谦益晚年最后一组重要组诗《病榻消寒杂咏》的清诗研究典范性著作。全书分为两编,上编深挖其诗文中的意象、隐喻,探讨诗歌与钱谦益的政治理想、抱负有着怎样的交集。既有对其晚年诗歌主题、诗学观念的分析,也有对诗人交游的考证。下编以《病榻消寒杂咏》四十六首诗为窗口,通过细腻的文本分析,讨论钱谦益希望通过诗歌塑造怎样的自我形象,以及反映了他怎样的精神世界和生命形态,再现钱谦益的性格、情感、内心世界,帮助读者一窥其临终前的心境及精神状态。
☆ 名家推荐
钱谦益在明末清初的政治史、思想史、文学史上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乃后世所公认。然而,他在明清易代之际的政治立场,历来多遭诟病。其诗文由于他渊博的知识和晦涩的语言,往往令读者颇为难解。钱谦益晚年回想并总结自己波澜起伏的一生,作了《病榻消寒杂咏》四十六首。严志雄博士长年专注于钱氏研究,著有The Poet-historian Qian Qianyi (《钱谦益的“诗史”理论与实践》)、《牧斋初论集:诗文、生命、身后名》等。他的《钱谦益〈病榻消寒杂咏〉论释》则将此四十六首组诗,运用最新的诠释学方法,通过对每首诗的细读,揭示钱谦益自己的“晚年定论”。此书“释”的部分让我想起黄节《阮步兵咏怀诗注》、朱自清《古诗十九首释》等,“论”的部分则让我想起陈寅恪的《柳如是别传》。严博士此书,堪称与这些经典并驾齐驱的现代经典。这本书即将以简体字版与更广大的读者见面,作为读者之一,我想分享此喜悦。
——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教授 大木 康
钱谦益诗作因其丰富复杂的内涵和独具特色的艺术特征,成为清诗研究或者说中国古代诗歌研究中的高难度问题。严志雄教授长期致力于明清之际诗人群体研究和相关文献整理,其中尤以钱氏诗歌研究蜚声海内外。通过学术研究和教学实践,严教授已经建立独树一帜的清代诗歌细读流派。在关于钱氏诗研究的系列论著中,《钱谦益〈病榻消寒杂咏〉论释》乃深邃细密之作。该书将传统诗歌研究方法与文本细读实践融为一体,对钱氏特殊生命时刻的组诗沉潜涵泳,如章学诚所言,既能知“古人之世”,又能知“古人之身处”,故能登堂入室,揭示钱氏诗世界中的“荣辱隐显,屈伸忧乐”。该书再次凸显了钱氏诗作的经典性;同时,严教授的高远学术追求和源自体会中的韵味,也成就了该书作为清诗研究论著的典范性。
——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 徐雁平

contents

目录
上编 研究编
导 论
牧斋之身后名
我读牧斋
牧斋之《病榻消寒杂咏四十六首》
本书之章节及结构
第一章 诗书可卜中兴事 天地还留不死人———牧斋的诗学工夫论
与“自我技艺”观
一、“自我关注”与生命的终极意义
二、“思想”与“行动”的辩证关系
三、“自我技艺”与牧斋晚年诗论
第二章 陶家形影神——牧斋的自画像、“自传性时刻” 与自我
声音
一、“自传性时刻”
二、自画像
三、“反传记行动”
四、自我声音
第三章 蒲团历历前尘事——牧斋《病榻消寒杂咏》诗中之佛教
意象
一、“将世间文字因缘 回向般若”
二、“大梁仍是布衣僧”与“老大荒凉余井邑”
三、钱柳因缘与柳氏“下发入道”
四、“针孔藕丝浑未定”——牧斋暮年心境管窥
五、余论:句
第四章 声气无如文字亲——牧斋“乱余斑白尚沉沦”之
人 / 文世界
下编 笺释编
凡例
《病榻消寒杂咏四十六首》序、其一至其四十六笺释
原版后记
新版后记
参考书目

短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