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作品

谷歌图书 豆瓣
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作品

登录后可管理标记收藏。

ISBN: 9789864776337
作者: 華特.班雅明
译者: 莊仲黎
出版社: 商周出版公司
发行时间: 2019 -3
语言: zh-TW
装订: 平装
价格: NTD580
页数: 432

/ 10

2 个评分

评分人数不足
借阅或购买

班雅明精選集

Das Kunstwerk im Zeitalter seiner technischen Reproduzierbarkeit

華特.班雅明    译者: 莊仲黎

简介

攝影、電影、文學、哲學、左派思想……處處都閃現著他的靈光
德文原典直譯 ╳ 華文界最完整精確的班雅明精選集
在靈光消逝的年代,一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文學心靈
華特.班雅明(Walter Benjamin, 1892-1940),一八九二年生於柏林的德籍猶太人,被漢娜.鄂蘭譽為是「歐洲最後一位知識分子」。
少年早慧的班雅明雖然筆耕不輟,但因思想過於前衛,無法獲得大學教職,納粹當權後流亡歐洲各國,最後於西班牙吞藥自盡,享年四十八歲。他在世時雖受到當代知識分子的推崇,卻仍沒沒無聞,待阿多諾和鄂蘭將其手稿編纂出版,才讓其在一九五○年代後聲名大噪,之後的蘇珊.桑塔格、阿岡本、泰瑞.伊格頓等各個世代的學者皆深受其影響,名聲至今不墜。
他的文字,無論置於哪個時代都歷久彌新,而其身為哲學家、文學、藝術評論家、左派思想家和譯者的多重身分,更讓他的作品被各個領域奉為經典。本書分為「美學理論」、「語言和歷史哲學」與「文學評論」三部,收錄班雅明最具代表性的十篇作品,像是〈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作品〉、〈攝影小史〉、〈巴黎,一座十九世紀的都城〉、〈譯者的任務〉、〈說故事的人〉等,讓讀者得以從各個面向理解其思想理路,一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文學心靈。

contents

遊蕩在一座名為班雅明的迷宮城市|耿一偉
略談華特.班雅明的一生|弗利德里希.波茲澤斯(Friedrich Podszus)
美學理論
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作品 Das Kunstwerk im Zeitalter seiner technischen Reproduzierbarkeit, 1936
巴黎,一座十九世紀的都城 Paris, die Hauptstadt des XIX. Jahrhunderts, 1928-1929, 1934-1940
論波特萊爾的幾個主題 Über einige Motive bei Baudelaire, 1939
攝影小史 Kleine Geschichte der Photographie, 1931
語言和歷史哲學
譯者的任務 Die Aufgabe des Übersetzers, 1921
歷史的概念 Über den Begriff der Geschichte, 1940
文學評論
論普魯斯特的形象 Zum Bilde Prousts, 1929
卡夫卡─逝世十週年紀念 Franz Kafka: Zur zehnten Wiederkehr seines Todestages, 1934
作者作為生產者 Der Autor als Produzent, 1934
說故事的人──論尼古拉.列斯克夫的作品 Der Erzähler: Betrachtungen zum Werk Nikolai Lesskows, 1936
附錄
華特.班雅明年表
西文與中文人名對照表
西文與中文專有名詞對照表

其它版本
短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