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應許地
豆瓣
以色列的榮耀與悲劇
My Promised Land: The Triumph and Tragedy of Israel
[以] 亞瑞.沙維特(Ari Shavit) 译者: 葉品岑
简介
一個民族的復興,是否非得以另一民族的苦難為代價?
70萬被驅離的巴勒斯坦人、600萬被屠殺的猶太人,
以色列人如何承擔悲慘歷史的枷鎖?
極端正統主義崛起、世俗理性式微、
勇敢堅忍的愛國精神逐日消散,
統治階級背棄中產大眾對正常國家的期望……
史上最悲慘的民族,來到世上最危險的地區。
以色列,它將何去何從?
以色列良心真誠的告解,挖掘民族史冊中最黑暗不堪的痛處,
大膽挑戰左、右兩派敏感的道德神經,為危機四伏的家園尋找渺茫的出路。
※「歐巴馬與以色列總理在對話前,都應該閱讀本書!」──《謝謝你遲到了》作者湯馬斯‧佛里曼(Thomas Friedman)
※「本書是一九六〇年代以來,關於以色列問題最出類拔萃的一本!」──《紐約客》總編輯大衛‧雷姆尼克(David Remnick)
※ 《紐約時報》暢銷書
※ 《紐約時報書評》2013年年度百大好書
※ 《經濟學人》年度最佳圖書
※ 榮獲以色列Natan Book Award、National Jewish Book Award、Anisfield-Wolf Book Award等大獎
這幾乎可以說是一部絕無僅有的著作。亞瑞.沙維特在本書中以一種不可思議的誠懇,鉅細靡遺地挖掘在建國之前與之後,為了回到這片「我的應許地」,以色列人曾對阿拉伯人、巴勒斯坦人犯下的暴行。這麼做,是因為作為一位建國先賢的後代,他對以色列的愛讓他不願意再蒙蔽自己,不願再讓以色列人生活在自欺欺人的幻覺中。然而,同樣的一份愛,也讓他相信以色列民族值得繼續生存在這裡。
於是他再次出發,去考察發生在這片應許地上的人與事。在檔案文獻中、旅行中、與關鍵人物的訪談中,他沿著歷史的軌跡探幽掘微,努力還原事情真相。從1897年他英國籍的曾祖父代表猶太復國主義運動初訪以色列考察開始,1920年代的開墾拓荒史、1940年代愛國神話「馬薩達」的形成、1948年建國戰爭中對巴勒斯坦人的屠殺與驅離、中央計畫與集體主義鞏固的社會安全、「屯墾區」與「拘留營」帶來的政治災難與道德枷鎖,一直到2000年後新自由主義與高科技產業創造的蓬勃經濟,以及伊朗核武野心與阿拉伯之春後的動盪對以色列安全造成的挑戰。
然而,《我的應許地》不只是一部以色列的當代史,更是以色列民族的心靈史,呈現了他們的苦難、他們的渴望、掙扎與懺悔。我們會看到被歐洲母親遺棄的猶太人終於「活得像人一樣」的振奮、納粹屠殺倖存者的喘息、為了重生而否認過去的痛苦壓抑、鑄下大錯的宗教狂熱、左派對和平一廂情願的幻想,等等。
在各個充滿爭議的主題上,沙維特以謙卑的自省能力保持了眾所推崇的公正與深刻。同時,他也痛心疾首地對今日的以色列提出尖銳批判,包含了沉醉於安逸享樂之中而忘卻了祖輩建國之艱辛的資本社會,以及失去宏觀戰略遠見、陷以色列於內憂外患之中的統治菁英。以色列曾經復興,但她是否將走向災難?
猶太人曾是世上最悲慘的民族,如今生活在世上最險惡的地區。以色列是當今西方世界唯一生存受到威脅的國家,也是西方世界唯一對他人進行軍事占領的國家。《我的應許地》是理解以色列這個矛盾的一盞燈。
contents
推薦序:游旭亞(以色列駐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代表)
譯序:葉品岑
地圖
緒論 問號
第一章 我的曾祖父(一八九七)
第二章 谷地裡的七十四位拓荒者(一九二一)
第三章 第一季的豐收(一九三六)
第四章 馬薩達神話的誕生(一九四二)
第五章 盧德屠城記(一九四八)
第六章 新以色列人(一九五七)
第七章 核武計畫(一九六七)
第八章 屯墾區(一九七五)
第九章 加薩海灘(一九九一)
第十章 和平(一九九三)
第十一章 我控訴(一九九九)
第十二章 性、毒品,以色列處境(二〇〇〇)
第十三章 巴勒斯坦人的控訴(二〇〇三)
第十四章 迷失的復國主義(二〇〇六)
第十五章 占領羅斯柴爾德大道(二〇一一)
第十六章 生存挑戰(二〇一三)
第十七章 沒有導演的一場戲
誌謝
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