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輪班
Douban
那些性別革命尚未完成的事
The Second Shift: Working Families and the Revolution at Home
亞莉.霍希爾德(Arlie Hochschild) Übersetzer/in: 張正霖
Übersicht
打臉仇女自助餐,告別感情豬隊友!
臥底客廳的社會學家Arlie Hochschild
從個案家庭的生命故事解析「愛情剝削」
讓人看見性別革命究竟哪裡受了挫
一本男、女、同、異的伴侶都需要的平權之書
★紐約時報書評年度社科好書
「只要結婚就可以不用付我薪水,能免費使用我,所以很務實。你這樣是剝削我對你的喜歡。」──《月薪嬌妻》
◎妳/你是否白天上班,回家後繼續做家事加班,並感到身心俱疲?
◎妳是否曾經得在事業成功與婚姻美滿之間做出痛苦的抉擇?
◎妳珍視的另一半,是否常因家務分配或育兒方式與妳爭執不休?
◎面對網路仇女言論所謂「兩性早就已經平等」的論調,妳不以為然卻又不知從何反駁?
◎身處低薪化、少子化的當代,妳是否曾在生或不生掙扎,並寄望更友善的托育政策?
◎我們該如何重新衡量家務勞動的價值,讓整個社會創造出對家庭、對孩子、對各種性別的人皆更友善的大環境?
幾十年前,當大量女性人口步入就業市場,變得經濟獨立,性別平等的烏托邦,彷彿露出一道曙光。眾人紛紛期待這場「性別革命」的開展。
然而,在家庭的景象中,我們往往看到職業婦女要扛起重責大任,在「第二輪班」中繼續從事家務勞動。在事業及家庭之間蠟燭兩頭燒的女性,因此更容易在職場撞到所謂的「玻璃天花板」。
為了瞭解伴侶們性別互動的真實樣態,社會學家霍希爾德(Arlie Hochshild)深入十數個家庭,親身觀察性別觀念、生命歷程及社會環境,如何影響他們的行動。她讓我們窺見每個家庭中那本難念的經;而看似獨一無二的個別家庭困境,背後原來也有某些共通的文化機制在作用。
因此有別於流行的仇女言論說法,性別平等其實遠遠還沒有到來。不論男、女、異、同,我們都得擺脫各種關於「家庭」的迷思,並催生更性別友善的育兒及勞動政策,這場進行到一半的性別革命,才能繼續走下去。
contents
導讀 家事分工:與父權的討價還價│藍佩嘉
序
謝辭
前言
第一章 步調加快的家庭
第二章 停滯革命中的婚姻
第三章 文化上的掩飾
第四章 喬伊問題:南茜與伊凡.霍特
第五章 傳統家庭的迷思:卡門與法蘭克.德拉寇特
第六章 以「感謝太太」包裝的男子氣概:妮娜與彼得.多奈川
第七章 擁有全部抑或一無所有:安與羅伯特.梅爾森
第八章 感謝之情的短缺:潔西卡與賽斯.史汀
第九章 當不穩的婚姻碰上她愛的工作:艾妮塔與雷.朱森
第十章 「他的」與「她的」分攤:卡蘿和葛瑞格.艾斯頓
第十一章 沒時間相處:芭芭拉和約翰.李文斯頓
第十二章 麥可與阿特:邁向新好男人之路
第十三章 在表面掩飾底下:策略與壓力
第十四章 離婚時代下的婚姻張力
第十五章 做家務與不做家務的男人
第十六章 宛若都市農夫的職業婦女
第十七章 要重演她們的生命故事,還是創造歷史?
跋
附記 誰做家事?誰負責育兒?
附錄 協助雙薪家庭的非營利組織
註釋
參考資料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