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自由
豆瓣約翰.斯圖爾特.彌爾(John Stuart Mill) 译者: 孟凡禮
简介
約翰•斯圖爾特•彌爾是十九世紀英國著名的哲學家、經濟學家、政治理論家,西方近代自由主義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因其對個人自由的熱情辯護並以清晰的邏輯對自由主義原理作出了傑出闡釋,而被尊稱為「自由主義之聖」。
彌爾的思想為英國乃至歐洲從早期現代向成熟現代社會的邁進,提供了一個承上啟下的典範性理論依據,他的政治哲學、政治經濟學和倫理學著作,尤其是在當時的英國,乃至日後在世界影響深遠。《論自由》的中心,不在基於個人權利建構政府,而是在討論社會狀態下的自由,但其實質上仍是透過個人自由來界定政府。
他提出了一個問題,建立在個人權利正當性基礎上的政府,就可以限制個人的自由發展?彌爾針對現代政府提出畫清政府權力的邊界,與洛克的《政府論》有著截然不同的意義。他的《論自由》被譽為「肯定人類個性不可泯滅的價值中,最優雅卻意義重大、影響最為深遠的宣言」,一直是政治哲學乃至人文思想領域內享譽至高的作品,雖然篇幅不大,卻是一部劃時代的思想巨著,它深化了啟蒙運動以來關於個人自由和政治自由的論述,集古典自由主義理論體系之大成,成為歷久不衰的經典之作。
這部著作的要義可以概括為:只要不涉及他人的利害,個人就有完全的行動自由,其他人和社會都不得干涉;只有當自己的言行危害他人利益時,個人才應接受社會的強制性懲罰。1903年嚴復第一次把《論自由》引進中國,書名叫《群己權界論》。
從約翰•洛克到約翰•彌爾,英國的自由主義思想大致經歷一個從早期現代到成熟現代的轉折,彌爾是結束古典自由主義,開啟現代自由主義的先河。
contents
導讀 為什麼我們今天依然還要讀彌爾? / 高全喜
獻辭
第一章 引論
第二章 論思想言論自由
第三章 論做為幸福因素之一的個性自由
第四章 論社會權力之於個人的限度
第五章 論自由原則的應用
譯名對照表
附錄 彌爾《論自由》的漢譯版本比較──為什麼要重譯這本書? / 孟凡禮
譯後記
其它版本
-
论自由 山西人民出版社 2024
-
论自由 2021
-
论自由 上海文化出版社 2020
-
论自由 上海三联书店 2019
-
论自由 中华书局 2016
-
论自由 2016
-
论自由 商务印书馆 2015
-
论自由 2015
-
论自由 河南文艺出版社 2014
-
论自由 2012
-
论自由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
论自由 2011
-
On Liberty (Penguin Great Ideas) Penguin Classics 2010
-
论自由 译林出版社 2010
-
论自由 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9
-
论自由 上海三联书店 2009
-
论自由 北平,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 2009
-
群己權界論 台灣商務印書館股份 2009
-
论自由 商务印书馆 2005
-
On Liberty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03
-
On Liberty Penguin 1998
-
On Liberty And Utilitarianism Everyman 1992
-
群已权界论 商务印书馆 1981
-
On Liberty Hackett Publishing 1978
-
论自由 商务印书馆 1959
-
論自由 臉譜 None
-
群己权界论 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 None
-
《论自由》译注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