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秩序的起源(上卷) :從史前到法國大革命

谷歌图书 博客來 豆瓣
政治秩序的起源(上卷) :從史前到法國大革命

登录后可管理标记收藏。

ISBN: 9789571384030
作者: 法蘭西斯.福山
译者: 黃中憲 / 林錦慧
格式: 平装
其它标题: 政治秩序的起源(上卷)
出版社: 時報文化出版
发行时间: 2020 -12
丛书: NEXT系列
语言: zh-TW
装订: 平裝
价格: 720 NTD
页数: 624

/ 10

1 个评分

评分人数不足
借阅或购买

從史前到法國大革命(全新修訂校對版)

The Origins of Political Order: From Prehuman Times to the French Revolution

法蘭西斯.福山    译者: 黃中憲 / 林錦慧

简介

沒有優質國家國家,
就沒有優質民主!
2020年讓全球措手不及。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導致的肺炎疫情意外爆發,不僅考驗各國政府如何保護國民健康、維繫經濟活動,更加速國際政治情勢的變化,疫情能否獲得控制仍在未定之天,世界秩序已然大洗牌。如今重讀政治思想家法蘭西斯.福山於2014年寫就的《政治秩序的起源》,彷彿置身於政治預言之中。
法蘭西斯.福山師承杭亭頓(Samual P. Huntington),希望能藉由這套《政治秩序的起源》,補足其政治思想因時代衍生的落差。但他的做法並非接續杭亭頓的著作從一九七〇年代開始分析,而選擇從人類史前開始,自人類的靈長目祖先黑猩猩談起。
法蘭西斯.福山認為現代國家要實施民主並不難,真正困難的是建立有能力為人民服務,並且保障人民安全的合法現代國家。《政治秩序的起源》分成上下兩卷,其理論基礎在於,現代成功的自由民主,來自三大政治體制:國家、政治、可問責的政府。
第一、國家必須能合法、有效地使用權力。
第二、法治是用來限制國家、統治者的權力。
第三、一個可問責的政府,會藉由公平自由的多黨選舉等民主程序,迫使統治者以全民利益為優先,而非謀一己之私。
在《政治秩序的起源(上卷):從史前到法國大革命》中,福山旁徵博引、縱貫古今,展開一場探討政治建制的起源、演變與衰敗的歷史之旅。上卷共分五部,前半以國家建造為主題,闡述從黑猩猩的生活習性乃至人類部落社會的出現;他視中國為世界上第一個擁有現代政治體系的國家,並比較同樣位於東方的印度,宗教如何讓兩者的政治發展截然不同;一路延伸至中東如何藉由奇特的奴隸制度建立短暫的強勢國家。後半則立論於法治,談宗教如何在西方發展出法治獨立的運作模式;以及直到法國大革命前夕,可問責政府在歐洲的發展。
對照2014年書中提到的質疑與推測,如中國能否在專制制度下維持經濟成長,如今讀來分外值得深思。縱然自由市場、有活力的公民社會、自發性的群眾智慧,都是民主重要的成分,但都無法取代一個強健、階層分明的政府。民主建制的存在,並不是評斷某國治理好壞的有力依據,未能兌現承諾,才是政治制度面臨的最嚴峻挑戰。如何「向丹麥看齊」,建立民主、安全、繁榮又不腐敗的國家,是本書追求的理想國度。
得獎記錄
美國亞馬遜網路書店選書
《紐約時報》最受注目好書
《環球郵報》最佳好書
《克科斯書評》非文學類最佳書籍
各界好評
福山這本書是給一般大眾最好的政治通識閱讀材料,看完之後,馬上可對國際上各國家民族的政治發展基本上進入狀況,對人類數百年來摸索民主的真實情況,了然於心。──陳思賢(臺大政治學系教授)
福山於本書點出重要議題:當今眾多社會已經穩定進入民主政治,但為何還有許多國家堅持採用集權政體?──《衛報》(The Guardian)
《政治秩序的起源》展現高度的抱負與可讀性。──《紐約客》(The New Yorker)雜誌
本書是我們這個時代的重大成就,福山更是領先群倫的公共知識分子。──《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
本書全面審視人類的行為,及產生的政治現象。是一本具有權威性的作品,呈現作者的博學與非常自信的意圖。──《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
福山具有大視野的格局,但對於細節也能精準掌握。鮮少談政治理論的書能讓人愛不釋卷,但《政治秩序的起源》做到了。──《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
福山這本新作的重要成就,等同於盧梭、洛克等極具影響力思想家的作品,在道德哲學與經濟學的地位,與羅爾斯的《正義論》、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沈恩的作品相較,亦不遑多讓。──《克里夫蘭誠報》(Cleveland Plain Dealer)
福山是一位有魅力的作者!透過讀者熟知的歷史、哲學與社會理論,再以通俗的語言講述複雜、專業的政治制度。──《舊金山紀事報》(San Francisco Chronicle)
福山的敏銳本能,讓他無可避免地觸及世界各地的地緣政治戰略,也證明自己是當代最暢銷的政治學家作者。──《新聞週刊》(Newsweek)
這是一部主題龐大的作品,也是具有勇氣的著作。這部上下卷的巨作絕對令人銘記在心,其地位不亞於史學家馮.蘭克。──《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
在人類歷史上,國家的權威與私人領域之間,一直處於不斷變化與緊張的關係,福山的散文式作品對此關係做出精闢的專業分析。──《出版人週刊》(Publishers Weekly)

contents




導讀 自由民主國家如何演化而成?╱陳思賢

序 政治建制的起源

 

第一部 國家誕生之前

第一章 政治的必要

第二章 自然狀態

第三章 血緣枷鎖

第四章 部落社會:財產、正義、戰爭

第五章 巨靈的到來

 

第二部 國家的建造

第六章 中國部落制

第七章 中國境內國家的興起和戰爭

第八章 大漢體制

第九章 政治衰敗和家產制政府的重現

第十章 印度的迂迴

第十一章 瓦爾那與闍提

第十二章 印度政治實體的弱點

第十三章 奴隸制與穆斯林的脫離部落制

第十四章 馬木魯克拯救伊斯蘭

第十五章 奧圖曼國的運作與衰落

第十六章 基督教削弱了家的影響力

 

第三部 法治

第十七章 法治的起源

第十八章 教會成為國家

第十九章 國家成為教會

第二十章 東方專制主義

第二十一章 定居的土匪

 

第四部 可問責的政府

第二十二章 政治可問責制的興起

第二十三章 尋租者

第二十四章 家產制越過大西洋

第二十五章 易北河以東

第二十六章 邁向更完美的專制政體

第二十七章 課稅與代表

第二十八章 為何可問責?為何專制政體?

 

第五部 關於政治發展理論

第二十九章 政治發展與政治衰敗

第三十章 政治發展今昔

謝辭

其它版本
短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