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意工廠MIT
豆瓣
學習如何思考,在麻省理工
The Idea Factory: Learning to Think at MIT
派帕.懷特 译者: 吳程遠
简介
「你的書說得還不夠嚴厲。」──一位拿到MIT博士學位、之後又在哈佛醫學院拿到一個學位的朋友對我說。(一九九九年)
「我讀了這本書,而這也是我想進MIT的原因。」──一位MIT大學生說。他在MIT修的一門課將《創意工廠MIT》這本書列入必讀課本之一。(一九九六年)
「那本書在會議中一直被提出來。」──一位MIT教授說。(一九九三年)
「如果你想知道我為什麼從未捐錢給MIT,讀一讀懷特的這本書吧。」──一位很有錢、曾經在MIT念研究所的潛在捐款者如是說。(一九九二年)
「這是我有生以來讀過最悲傷的一本書。」──在MIT合作社工作的一位收銀員對《創意工廠MIT》的感覺。(一九九一年)
MIT並非Made in Taiwan,
而是赫赫有名、培育出一流科學與工程人才的麻省理工學院!
這麼厲害的學校到底怎麼教育學生?在這裡念書又是什麼滋味?
且看「機械工程系」的懷特如何效法「物理系」的費曼,
嘻笑怒罵挑戰「創意工廠」MIT,激發出終身受用的創造力!
我相信國內大學生讀這本書,會令自己更振作用心,積極向教授討教,心甘情願接受考驗和練習,參與各類研究計畫,接受腦力激盪和詰問,用更寬的視野去看學習和研究的內涵。
--鄭石岩,心理學家
一本好書不只是要有故事,故事還要曲折並富含趣味,讀完書之後,能讓讀者再三的深思,並覺得收穫匪淺,才是一本真正的好書,《創意工廠MIT》正是一本這樣的書。而且這是一本值得多讀幾遍的好書,相信每位讀者讀完後,都會像我一般產生深刻的體悟,而且更多不同的感想與心得,在讀第二遍時如潮水般湧出。
--劉格非,MIT博士,台大土木系教授
本書作者在MIT這家生產創意和概念的創意工廠之旅,學習到嚴格精密的態度,以及「學習如何思考」。在那裡,他有幸能與許多偉大人物同行……但他也一再提醒我們:機械式思考的限制在哪裡?能不能將一些空間留給人文思考、心靈和精神面的領域?
--李仁芳,政大科管所教授
MIT最厲害的地方,是「逼出一個人的極限」……MIT會想盡辦法,不斷地挖空你所有的心思,搾乾你所有的體力,讓你拼了命去完成每一個高難度的研究計畫。但,奇特的是,正是這樣的強大壓力,不斷逼出了遠遠超出每個人自己所能想像的無窮潛力與極限……令人拍案叫絕的創意便源源不絕地冒出來……而MIT就是如此這般,打造出「培育一流科學與工程人才學府」的赫赫盛名。
--張正陽,MIT博士,中央大學光電所教授兼光電中心主任
contents
【導讀一】激發創意的大搖籃◎鄭石岩
【導讀二】MIT教育精神對我的深刻影響◎劉格非
【導讀三】用手思考與人文教養◎李仁芳
【導讀四】孕育哲學家與工匠的夢土◎張正陽
寫在MIT版之前
序曲
第1章 入學登記
第2章 第一堂課
第3章 分手
第4章 期中考
第5章 尋找金主
第6章 期末考
第7章 機械聖殿
第8章 工頭們
第9章 春天
第10章 一切都在控制之中
第11章 西格瑪‧戴爾塔
第12章 二七○
第13章 自殺不會痛嗎?
第14章 永動不停
第15章 秘密大行動
第16章 閃靈教父
第17章 六之喜悅
第18章 結果
第19章 不,不會不痛
第20章 品質管理
第21章 學習,繼續學習,永遠學習
附錄 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