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需要存在感
豆瓣
罗洛·梅谈死亡焦虑
杨韶刚
简介
★ 存在主义心理学领军学者杨韶刚作品
★ 中年危机、遭遇精神暴力、在关系中不被需要、面临失去工作或健康的风险、价值观遭到动摇,人的存在感就会被削弱
★ 不安全感引发仿佛将要死亡的恐惧,这就是焦虑与无意义感的源头
————————————————————————————————————
本书从美国存在主义心理学之父罗洛·梅的观点出发,回答一个问题:人,为什么需要存在感?答案是:因为我们无法忍受它的反面——死亡焦虑,即当我们的“存在”受到威胁时,不安全感带来的强烈恐惧。
什么可以被称为一个人的“存在”?或者在哪些情况下,我们会觉得自己很没存在感?
●当我们无法肯定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自我评价常常受到他人的影响;
●当我们无法在关系中感受到“被需要”,从而无法构建自我认可:比如无法在亲子关系中感受到自己是否称职,或无法在工作关系中获得成就感和归属感;
●当生存受到威胁的时候:比如面临可能失去工作、财富、健康的危险;
●当一些与生命有同等重要意义的信念遭到动摇的时候:比如无法完成内心期待自己扮演的角色,或长期坚持的价值观变得不再适用于当下。
在这些时刻,一个人的“存在”受到了威胁,产生一种“自己仿佛不存在”的消亡感,或将要被“杀死”的恐惧,这种心理体验就是死亡焦虑。时代的转变、疾病的暴发、激烈的职场竞争、关系中的心理暴力,都容易削弱一个人的存在感。
作者借罗洛·梅之口,将“存在感”这个一直以来非常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了,通过不同维度的举例,让读者知道了一个人的“存在”是由哪些面向构成的,以及为什么当我们无法解决现实中的存在问题时,会产生不安、恐惧、焦虑、迷茫、丧失意义感等一系列反应。
心理困境的根源是存在感的丧失。本书也通过罗洛·梅的存在主义治疗观,从“如何理解和对抗焦虑”“如何学会与人建立有爱的联结”“如何实现健康人格”等方面,给出了增强存在感的建议。
contents
导 言 罗洛·梅其人其事 / 001
童年生活的磨难 / 004
内在心理探索的肇始 / 006
神学思想的启蒙 / 010
致命疾病的心灵启示 / 015
存在主义哲学的召唤 / 017
存在主义分析的创立 / 023
心理医生的使命 / 035
“死亡之所以具有意义,只是因为有了生命” / 043
第一章 罗洛·梅的存在主义分析观 / 049
以存在感为基础的人的科学 / 054
构成存在感的四个要素 / 061
存在感的自我体验 / 070
每个人都同时生活在三个世界 / 080
时空存在的超越 / 088
第二章 现代人的焦虑 / 097
焦虑起源之争 / 101
焦虑与自由选择 / 107
焦虑的本质 / 117
现代人的焦虑根源 / 124
人与焦虑的对抗 / 137
第三章 爱的价值与追求 / 141
爱是一种创造性活力 / 145
性与爱的整合 / 158
爱蕴含着大量的死亡感 / 171
第四章 寻求健康人格 / 175
人格危机源自何方 / 178
人格的四个发展阶段 / 195
创造性、勇气与健康人格 / 202
第五章 存在主义心理治疗 / 229
造成心理疾病的原因 / 233
心理治疗的原则和阶段 / 241
善与恶,都不能随意铲除 / 253
自由与命运 / 263
后 记 / 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