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he Fall of Constantinople 1453
[英国] 斯蒂文·朗西曼 译者: 马千
visão geral
本书据剑桥大学出版社1965年版斯蒂文•朗西曼(Steven Runciman)所著The Fall of Constantinople 1453译出。全译本。
1453年5月,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攻陷,是世界历史中的一件大事。它不仅代表着拜占庭千年帝国的落幕,新兴伊斯兰强权的崛起,更为欧洲、近东带来了政治、经济、文化上的深刻变化,甚至一度被作为中世纪结束的标志之一。在长达7周的战役中,双方不论民族、信仰,均表现出惊人的英雄气节与坚韧,荡气回肠,令人动容。英国历史学家斯蒂文•朗西曼1965年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1453——君士坦丁堡的陷落》一书,在大量西方同类专著中,结构清晰,考据严谨,文笔典雅,篇幅适中,已成为此领域备受推崇的权威著作之一,累计重印达18次之多。 本次出版,从正文、附录到索引、原注,均忠实于原作。
译者马千现为高校教师,出于个人喜好,费数年之力,对原书细致考证,对译稿精心打磨。考虑到国内读者时空隔膜,译者倾注大量心血为本书加入译注,并补录最新资料;在保持语言自然生动以外,亦尽力还原了原书雅正庄重之风。国内拜占庭史权威、南开大学历史学院院长陈志强为本书指导,并推荐作序,在此深致感谢。
——————————————————————————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院长陈志强教授、《卫报》(The Guardian)、《历史》(History)推荐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我就阅读过斯蒂文•朗西曼的多本作品,其中包括这本书,作为拜占廷历史与文化的初学者,当时便深有感悟。
最深的感悟是作品具有的浪漫情调,远非学院派著作可比,不仅读起来平实无华朗朗上口,毫无学究气,而且内容易懂贯通性强,凸显学养之厚重。他的作品在国际拜占廷学界浩繁的作品中具有鲜明的个性,如果不是独树一帜的话,那也称得上是特立独行。相信读者在阅读这本书时,能够联想到这位睿智的作者,从中获得更多的乐趣。——陈志强(南开大学历史学院院长,拜占庭史专家)
斯蒂文•朗西曼爵士又一次向我们展现了他过人的历史叙事功底,这段精彩的传奇在他雍容高雅的文笔下,显得跌宕起伏、令人唏嘘。——《历史》(History)
斯蒂文•朗西曼爵士,一位以其权威著作改变了我们对拜占庭、中世纪教会及十字军认知的历史学家。——《卫报》(The Guardian)
contents
序 言 /1
译 序 /3
前 言 /6
第一章 帝国迟暮 /1
第二章 奥斯曼崛起 /20
第三章 皇帝与苏丹 /43
第四章 西援之殇 /56
第五章 准备围攻 /69
第六章 围城开始 /82
第七章 金角湾失守 /96
第八章 褪色的希望 /105
第九章 拜占庭的末日 /116
第十章 君士坦丁堡陷落 /126
第十一章 战败者的命运 /136
第十二章 欧洲与征服者 /150
第十三章 幸存者 /169
附录一 关于君士坦丁堡陷落的主要参考资料 /179
附录二 征服之后的君士坦丁堡教堂 /186
译 注 /192
译者后记:论书中一处地名错误 /219
参考文献 /230
索 引 /240
————————————————————
(以上为首印与二印目录)
序 言/ v
译 序/ vii
前 言/ x
第一章 帝国迟暮/1
第二章 奥斯曼崛起/20
第三章 皇帝与苏丹/43
第四章 西援之殇/56
第五章 准备围攻/69
第六章 围城开始/82
第七章 金角湾失守/96
第八章 褪色的希望/105
第九章 拜占庭的末日/116
第十章 君士坦丁堡陷落/126
第十一章 战败者的命运/136
第十二章 欧洲与征服者/150
第十三章 幸存者/169
附录一 关于君士坦丁堡陷落的主要参考资料/179
附录二 征服之后的君士坦丁堡教堂/186
译 注/192
译者后记:论书中一处地名错误/219
斯蒂文·朗西曼爵士:通往东方的桥梁/229
参考文献/236
索 引/246
————————————————————
(以上为四印目录,微有变更。内容中读者在12.22前的指疵,幸得改正。书其他不足,敬请赐教。以后版次中,您的编校心血,将造福后来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