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辣中國
豆瓣![激辣中國](/m/book/2022/05/0676c2cb40-47b0-434e-be27-14cbbb7232e6.jpg)
從廉價到流行,辣椒的四百年中國身世漂流記,探查地域傳播、南北差異到飲食階級
曹雨
简介
原來,中國古代上流社會並不時興吃辣,
吃辣是窮人的事?起源自西南民族缺鹽的替代品
你知道吃辣的習慣,形式上還分南醬北粉嗎?
即南方以辣椒醬為主,輔以乾辣椒;北方則以辣椒粉居多。
飲食人類學X田野調查X文獻考據X系統分析
人類學博士曹雨歷時五年研究,
辣椒在中國的遷徙傳播史與食辣文化演變
▍▍香辣推薦(按姓氏筆畫排序)▍▍
毛奇|飲食作家
李純瑀|國立台師大助理教授
李開周|歷史作家、《吃一場有趣的宋朝飯局》作者
莊祖宜|飲食作家
蔡珠兒|作家
▍▍辣椒傳入中國後,經過何種演變才變成調味料?
辣椒傳入中國的過程並不是一次完成,而是在十五、十六世紀持續傳播,並從各國傳入不同品種,傳入後的第一個一百年內是被當成觀賞植物,起因於明代江南文人好「造園」,相互爭競誰家的奇花異草較出眾,明代高濂《遵生八箋》便載明了這點。
隨著人們愈來愈理解植物特性,辣椒開始嘗試入藥譜,用以鎮痛。直到康熙年間才出現食辣的文獻記載,土民與苗民因缺鹽而用辣椒替代調味,這也是最早的食辣記錄。
▍▍辣是痛覺不是味覺?吃辣的習慣是怎麼建立起來?
辣是痛覺,比賽吃辣是忍耐疼痛的較勁,而良性自虐機制(benign masochism)能夠解釋人為什麼熱衷吃辣,辣產生痛覺欺騙大腦釋放腦內啡,又不會處於真正的危險之中。
清嘉慶年間,人口大量增加,主食耕地需求增高;副食產量下降,辣椒用地少產量高,故而廣受南方山區農民青睞,然吃辣並不符合長久以來的食療概念,辣能蓋掉劣等食材的氣味,與上層社會的飲食追求相悖,也讓辣椒有了「窮人的副食」的強烈印象。
▍▍辣椒的中國文化符碼
關於「辣」的文化隱喻有兩種方向,一種是食用產生的肉體感受;一種則是文化轉借演進而來,例如《紅樓夢》中王熙鳳綽號「鳳辣子」,比喻她爽朗、果斷、狠毒的性格;又如結合食療與民俗文化,賦予了上火、驅寒和祛濕等文化想像。
另外,辣椒也和性隱喻有關,例如火辣、辣妹,或是湯顯祖《牡丹亭》中也有相關段落,值得注意的是,雖然中國古代早有將飲食與性欲連結,然而以「辣」比喻性,卻是受到外來文化影響,目前最多文獻來自於地中海沿岸諸文明。
本書以飲食人類學的角度,展現辣椒在中國四百年作為食物的演變,內容通俗易懂,深入淺出,既是學術研究之成果,也是面向一般大眾的科普讀物。
contents
前言
第一章 中國食辣的起源
第一節 辣椒何時進入中國
第二節 辣椒的名稱是怎麼來的
第三節 中國人真的能吃辣嗎
第四節 辣不是味覺
第五節 中國——辛香料大國
第六節 辣椒進入中國飲食
第七節 為什麼食用辣椒首先發生在貴州
第八節 清代辣椒的擴散
第二章 中國文化中的辣椒
第一節 超越食物的辣椒
第二節 辣椒的「個性」
第三節 中醫對辣椒的認知
第四節 「上火」與「祛濕」
第五節 辣椒的性隱喻
第六節 掛一串辣椒辟邪
第七節 南北差異
第三章 辣椒與階級
第一節 中國飲食文化的階級譜系
第二節 庶民的飲食
第三節 辣椒走向江湖
第四節 廉價的流行
第五節 移民的口味
第六節 去地域化的辣椒
第七節 邊疆的辣椒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