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火器

豆瓣
喷火器

登入後可管理標記收藏

ISBN: 9787020116478
作者: [美] 蕾切尔·库什纳
譯者: 侍中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品方: 99读书人
發行時間: 2016 -8
裝訂: 平装
價格: 49.00
頁數: 368

/ 10

1 個評分

評分人數不足
借閱或購買

[美] 蕾切尔·库什纳    譯者: 侍中

簡介

1970年代的速度与激情
《纽约时报》《纽约客》年度小说
--------------------
1975年,出生于美国西部的年轻女孩里诺去纽约寻找自己的艺术前程,在那里她邂逅了六十年代嬉皮士运动中的几个核心人物,命运遽然改变。她也同时陷入与两位艺术家罗尼·方丹和桑德罗·瓦莱拉的情感纠葛,他们的身世和生活作风截然不同,但都信仰共同的艺术理念,三个人之间就此展开一段隐秘的追逐游戏。
里诺一方面不停地吸纳纽约各种时兴的艺术理念,一方面逐步确立了自己对“速度”的迷恋——作为创造世界纪录的女摩托车手,她想在家乡内华达的盐滩上创作一幅以“速度”为主题的艺术作品。在罗尼的鼓励下,桑德罗同意让自己的家族企业、意大利工业巨头瓦莱拉公司赞助里诺完成瓦莱拉摩托的巡回宣传。里诺随桑德罗回到瓦莱拉家族的豪宅,感受到两人巨大的阶级落差,也知悉了瓦莱拉家族与法西斯政府媾合、在巴西奴役劳工的不堪往事。她渴望自由、冒险的灵魂也感受到了意大利躁乱的变革的脉动。
当意大利和纽约都爆发无政府主义暴力事件,桑德罗的哥哥被激进的“红色旅”绑架杀害,遭遇桑德罗背叛的里诺孑然一身回到纽约,也要独自重建对艺术、社会、爱情的思考。
--------------------
名家点评
生机洋溢……故事、奇闻、精致的独白、狡黠放任的荒唐事,还有无畏的冒险一齐构成了文本层层的涟漪……《喷火器》自身就是此刻的外爆:它用流动的、转瞬即逝的此刻攫住我们……可以视作对福楼拜的《情感教育》的重写。
——詹姆斯·伍德,《纽约客》
《喷火器》是我近期读过的呈现的场景最为宏大、明亮的美国小说。引人入胜,摄人心魄……非常性感。
——德怀特·加纳,《纽约时报》
《喷火器》给了我近十年最兴奋、最强烈的阅读体验……我们可以看到德里罗、E.L.多克托罗还有彼得·凯里的影子。库什纳的才华是惊人的,她将自己托付给风景、生活和语言。
——科伦·麦凯恩,《转吧,这伟大的世界》《飞越大西洋》作者
《喷火器》是一本野心勃勃而严肃的美国小说,句子锋利而惊人的美妙,视域也很宽广。政治和个体深刻而迷人地交缠在一起。库什纳带着一种阴暗、富有洞察力的讽刺描绘了意大利和纽约。
——科尔姆·托宾,《大师》《布鲁克林》作者

contents

目录
一 他用(手中的)摩托车前大灯杀了他 1
二 美国精神 3
三 他走了如此漫长的路,方抵达激烈的暴力瞬间—— 30
四 空包弹 41
五 瓦莱拉之死 69
六 春风秋雨 77
七 小女奴 100
八 光 106
九 这是牛奶 120
十 面孔 127
十一 我们的方式 175
十二 希尔斯模特范儿 185
十三 树叶的颤抖 201
十四 暴力的规则 206
十五 罗马的游行 249
十六 “妓女和孩子” 275
十七 随心而动:罗尼· 方丹的生活 322
十八 绿门背后 323
十九 罗马建城的那一天,是四月二十一日。 333
二十 她的速度 352
致谢 360

其它版本
短評
評論
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