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驗透視中的空間和地方
豆瓣
段義孚
段義孚 / Yi-Fu Tuan 译者: 潘桂成
简介
思想的生命與人的生命本身一樣,都是持續不斷的,一本接著另一本著作的出版,有如世界上的政治承諾般一個接一個的實現。本書的撰,焦點集中到『空間』和『地方』這兩個密切相關的環境要素上。更重要的,筆者意圖透過『經驗的透視』來組構整研究題材。人類的經驗非常複雜,由對外的感覺至內在 概念的形成,都在本書討論範圍之內。 『空間』和『地方』是日常經驗中熟悉的字彙。我們都活在於空間中。一塊建已沒有空間可容納另一棟建築。美國西部大草原看起來廣大無邊。『地方』是安全的,『空間』是自由的。我們都想倚賴地方的安全而又追求空間自由,『家』就像這一般的地方。 什麼是『空間』?神學家 Paul Tillich 在他的生活插曲中經驗到『空間』的意義。在他的兒童時代,也有過到柏林的經驗,對大城市的好奇心,使他聯想到海,因為柏林也使他開闊,無限及無限制的空間感受。這種經驗,很容易使我們替『空間』找到一個可比擬的同義字,即『開廣性』。 什麼是『地方』?什麼東西可以作為一個地方的表記,是不是地方的氣味?這些問題,物理學家 Niels Bohr 及 Werner Heisenberg 來到丹麥的 Kronberg Castle 遊歷時得到答案。Bohr 對 Heisenberg 說: 『當我想起“哈姆雷特”曾經在這城堡生活過時,頓感這地方產變化,那不是很奇異的事嗎?以科學家的立場言,城堡只有石頭,原本是一種不可改變的實際景觀,但卻由於哈姆雷特曾經居住過的歷史事實,使這獨特的城堡變一個單元世界,其實,只是十三世紀的傳奇人物,其至沒人可証明他真有其人,但每個人都透迥莎士比亞而知道哈姆雷特曾經對人性深的問題發問,在城堡這地方中,這城堡就與其他外表相似的城堡不一樣了。』
contents
緒言
經驗的透視
空間、地方與兒童
人體、人際關係與空間價值
空曠與擁擠
空間能力、知識與地方
神話空間和地方
建築空間與警覺性
經驗空間中的時間
地方的親切經驗
鄉土的附著
可見度:地方的創造
時間與地方
結論
參考文獻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