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态度
Douban
對抗陰謀論、欺詐,並與偽科學劃清界線的科學素養
The scientific attitude: defending science from denial, fraud, and pseudoscience
李·麥金泰爾(Lee McIntyre) oversætter: 王惟芬
overblik
對科學的質疑洶湧而來,科學家該如何謹慎面對、維護科學價值,並避免偏誤?
本書帶您真正認識「科學」,並起身捍衛科學的獨特性。
※科學在乎的是證據,且科學家永遠願意根據新的證據改變理論。
※即使是失敗的理論也能幫助我們更加認識「什麼才是科學」。
對科學的似乎攻擊沒完沒了。陰謀論者、氣候變遷否定論者、地平論者⋯⋯他們聲稱所謂的科學「只是一種理論罷了!」科學家被政治所操弄、向大眾隱瞞真相。這些人自詡為當代的伽利略,被科學的裁判所壓迫。但事實真是如此嗎?
為了捍衛科學價值,科學哲學家們力圖劃出一道界線,將科學與非科學區隔開來,以指出科學的與眾不同之處——科學是如何帶領人們認識世界,一步步邁向真實?
麥金泰爾在本書指出,理解科學非凡之處的最好方式,反而是從遭遇挫敗的例子中切入,觀察科學家是如何透過「科學態度」,從失敗中前進。科學態度如何轉變現代醫學?地質學社群如何從集體的偏誤中醒悟?科學史中充斥著被推翻的理論,但本書指出,即使是失敗的理論也能幫助我們更加認識「什麼才是科學」。
捍衛科學價值,區辨偽科學、陰謀論與科學造假最有效的方式,是檢視他們是否違反整個科學社群擁抱的集體價值,也就是願不願意根據新的證據而修正自我。本書提供讀者更實務的見解,從科學史角度認識社會進步的原理,拋棄教科書式的思維,避免意識形態與偏誤,培養更具彈性與進取的新一代科學素養。
本書特色
1. 破解科學迷思,透過「科學態度」來區辨科學、非科學與偽科學。
2. 認識減少科學錯誤的具體方法、培養講求實證精神的科學素養,避免認知偏誤。
3. 提供豐富舉例,從天文、化學、地質以及醫學的失敗例子中,認識科學態度的重要性!
contents
目錄
好科學應該怎麼做?恰當地理解「科學態度」/陳瑞麟
科學態度,來得正是時候/黃俊儒
譯者言/王惟芬
前言
導論
1 科學方法與劃界問題
關於劃界問題
2 對科學運作方式的誤解
真理與確定性問題
「只是一個理論」
保證(Warrant)的作用
3 科學態度的重要性
兩個科學態度的例子
科學態度的根源
結論
4 無須以科學態度來解決劃界問題
避開必要條件和充分條件這個惱人的難題
還可以嘗試劃分科學與偽科學嗎?
日常探詢能算是科學嗎?
難道不能把科學態度當作是修正版的劃界標準嗎?
5 實踐科學態度的具體方式
科學錯誤的三個來源
批判性社群和群眾智慧
落實科學態度來減少錯誤的方法
量化研究法(Quantitative Methods)
同儕審查(Peer Review)
數據共享與重複驗證(Data Sharing and Replication)
結論
6 科學態度如何轉變現代醫學
野蠻的過去
科學醫學的曙光
進入臨床實踐的漫長過渡期
科學的果實
結論
7 誤入歧途的科學:科學造假和其他失敗
為什麼有人要造假?
寬鬆的違規紅線
拆穿「疫苗導致自閉症」的造假研究
柳暗花明
8 科學閃邊去:否認主義者、偽科學家和其他行騙者
意識形態與執意的無知
薩根的矩陣
否認主義者不是真正的懷疑論者
行動中的否認主義:否定氣候變遷
當「異類」是對的時會發生什麼事?
偽科學家並沒有真正接受新思想
行動中的偽科學:創造論與智慧設計論
普林斯頓大學工程異常研究實驗室
結論
9 社會科學的案例
人類行為科學所面臨的挑戰
前進的道路:模仿醫學
社會科學中壞與好的榜樣
10 重視科學
參考書目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