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化的同床異夢

Eggplant.place 豆瓣
同化的同床異夢

登录后可管理标记收藏。

ISBN: 9789861731629
作者: 陳培豐
译者: 王興安 / 鳳氣至純平
出版社: 麥田
发行时间: 2006
丛书: 文史台灣
装订: 平装
价格: NT$520
页数: 496

/ 10

1 个评分

评分人数不足
借阅或购买

日治時期臺灣的語言政策、近代化與認同

「同化」の同床異夢: 日本統治下台湾の国語教育史再考

陳培豐    译者: 王興安 / 鳳氣至純平

简介

本書主要是透過日治時期「同化」教育的分析──有關近代化論述和實際政策內容,以及統治者和被統治者之間的互動關係--繼而去探討近代臺灣人認同意識之內涵、特質及意義。
由於掣肘於「國體論」這個近代日本的政治文化,臺灣的國語「同化」教育中含有相當程度的近代性,以及日本獨特的精神文化。而根據「國體論」,臺灣人取得平等待遇的條件取決於「同化」教育的程度。因此為了爭取平等待遇,臺灣人以選擇性、自律性的態度積極去接受「同化」中的近代化,應該不是妥協而是一種「以接受作為抵抗」的抵殖民。因為如此對應「同化」的方式,必然會壓縮到殖民差別統治的正當性,或動搖到「國體論」。
跳脫出「漢賊不兩立」的傳統抵抗觀,我們發現臺灣人在日治時期不斷圍繞著近代文明這個議題,與統治者之間產生賦與、接受、希求、拒絕、自立、抑止的複雜互動。在這個互動過程中,統治者被迫不斷的調整其「同化」政策並大量普及教育機構。而在「以接受作為抵抗」的歷程中,臺灣人以機巧的抵抗方式達成了近代化。
不過臺灣人利用「同化」教育強烈追求近代文明的態度,相對的淡化了其保存或強調傳統文化的意願和形象。而透過如此的抵殖民過程和經驗,所形構出的漢民族共同體「想像」,成為戰後臺灣人認同意識的特質與基礎。

其它版本
短评
评论
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