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朔方军研究
豆瓣
兼论唐廷与西北诸族的关系及其演变
李鸿宾
简介
本书论述了唐朝朔方军崛起、发展、分解及衰弱的过程,分析了这支军队兴衰的基本原因。朔方军之建立,是唐朝为抗御复兴之后的东突厥频繁南攻而采取的措置。该军拱卫长安,由北大门之称。在安史叛乱中,该军维护肃宗政权,在平叛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随着突厥政权的灭亡,北部回纥(回鹘)与唐的关系大为和缓,该军的战略地位亦随之下降。在后期则主要承担防御吐蕃东进的任务,唐朝防御的重心由北部的河套地区转向长安西部
contents
绪言||1
第一章 朔方军的设置||9
第一节 朔方军设立之前的西北形势||10
第二节 唐朝对突厥的基本政策与安置办法||14
第三节 羁縻府州的设立||20
第四节 羁縻府州的作用||32
第五节 北陲两大都护府的确立||38
第六节 形势的骤变与朔方军的设置||43
第二章 朔方军的早期发展||68
第一节 突厥降户叛乱的形势分析||68
第二节 朔方军由临时出征到常规镇守||70
第三节 张仁愿仕职与三受降城的构筑||75
第四节 三受降城与朔方军发展||80
第五节 三受降城与唐朝的防务政策||85
第三章 朔方军节度使的确立与极盛||103
第一节 朔方节度使的确立||103
第二节 朔方节度使首任人选问题||109
第三节 六胡州与突厥||111
第四节 朔方军的强化||115
第五节 朔方军与羁縻府州之关系||123
第四章 朔方军与胡兵蕃将||138
第一节 朔方军辖属内的胡族||139
第二节 朔方军之盛与蕃兵胡将||143
第五章 朔方军地位的转变与仆固怀恩的反叛||157
第一节 仆固怀恩就任朔方节度使问题||158
第二节 仆固怀恩之叛||164
第三节 仆固怀恩反叛与肃代之际的朔方军及唐廷对策||166
第六章 李怀光再叛与中唐政局||185
第一节 代德之际朔方军的变化||186
第二节 代德之际的政治形势||188
第三节 诸镇连兵与泾原之变||190
第四节 德宗出逃奉天与李怀光救驾||194
第五节 李怀光反叛问题||197
第六节 李怀光反叛的失败||204
第七章 德宗时期朔方军的改制与政治走向||217
第一节 德宗对朔方军制进行的改变||218
第二节 李怀光反叛与邠宁、河中的分立||222
第三节 御边格局的转换与朔方军的嬗变||225
第四节 朔方军南北分域与唐廷防边政策的调整||230
第八章 新形势之下的朔方军||254
第一节 新格局下朔方军的角色与机能||255
第二节 宪、穆之交朔方军在西北防线中的作用||265
第三节 简短的结论||273
第九章 穆宗至宣宗时期朔方军与西北的形势||282
第一节 长庆会盟形势下的朔方军||282
第二节 唐廷内政支配下的西部与朔方军的动向||288
第三节 河湟失地的收复与灵州的交通地位||298
第四节 余论||307
第十章 唐末的形势剧变与朔方军的分化||318
第一节 懿宗时期的社会动乱||319
第二节 社会的动荡与权力格局的再分配||323
第三节 西北节镇的分化与朔方军的结局||330
第四节 简短的结论||333
附录||339
一、朔方军大事系年||339
二、朔方节度使任职表||360
三、参考书目||368
四、作者学术档案||385
后记||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