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必须走
Eggplant.place Douban
暴力、排斥和在美异族的形成
The Chinese Must Go: Violence, Exclusion, and the Making of the Alien in America
[美]贝丝·廖-威廉姆斯 traduit par: 张畅
résumé
1885年,美国西部爆发反华暴力。怀俄明领地,华人矿工惨遭屠杀;全加利福尼亚州的社区与西北太平洋地区,上千名华人移民被骚扰、袭击,惨遭驱逐。贝丝•廖-威廉姆斯阐释了美国的移民政策是如何煽动这一系列的暴力,以及这些暴力如何反过来催生了美国新的排他主义政策。廖 -威廉姆斯最终认为,对华人的驱逐和排斥使得现代美国诞生了“外国人”的概念。
.
《中国人必须离开》的时间线起始于19世纪50年代,适逢联邦边境控制严格区分美国公民与外国人的前夕。在美国西部,华工数十年来砍树、铺路,面临着日益加剧的种族冲突和动乱侵扰。为应对骚乱,国会通过了1882年《排华法案》,首次尝试以种族和阶层为标准禁止外国移民。由于这一史无前例的联邦边境管控试验并未成功减缓华人移民入境,民团介入,试图亲自掌控事态。又因担心群众暴动进一步扩散,美国政策制定者变本加厉,试着将中国人拒之门外。他们不仅全面改革了移民法,还从此改写了美国同中国的外交关系。
.
通过在这个暴力时代重新找回现代美国的“外国人”,廖-威廉姆斯重申了排华史在美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正如《中国人必须离开》所阐明的那样,反华法律及反华暴力仍影响着今天在美的外国移民。如今,仇外心理在美国重新抬头,其源头或可追溯至过去对于“异教徒中国佬”的巨大恐惧心理。
.
【本书获誉】
“《中国人必须离开》展现了一个曾不断拓展被奴役者和印第安人公民身份的国家,是如何以一种细碎、断续的方式,否定其他阶层的群体被纳入国籍的权利……种族暴力和社区的回避读起来相当残忍。廖-威廉姆斯尤其擅长调用驱逐法案通过之后,对居住在美国的华人心理上的影响。”——Rebecca Onion, 美国Slate杂志
.
“本书重述了19世纪中后期美国白人工人针对华人移民的暴力,以及开始限制、后来驱逐华工这一系列法律的制定。贝丝•廖-威廉姆斯以她颇具技巧性的叙事,编织出种族歧视和排外主义的历史故事,在今天依然能引起读者的共鸣。”——Andrea Worden,《南华早报》
.
“细致入微的调查和大胆运用概念,廖-威廉姆斯利用‘规模’透镜焦距的微妙变化,从地方、区域和国家等不同层面比照了反华运动。这段社会史通过强调反华暴力和地方自治的目标变化(从限制到驱逐),及两者在推进华人移民管制方面的作用,极大地重塑了既有的排华编年史。”——Madeline Y. Hsu,《亚裔美国人历史:一段非常简短的介绍》作者
.
“《中国人必须离开》所呈现的关于种族暴力的有力论证再及时不过。它说明了为什么19世纪美国西部针对华人的大屠杀在今天仍能引起共鸣。白人民族主义者将华人移民视作他们家园和工作的威胁,并指责美国政府未能成功封锁边界。”——Richard White,《其所代表的共和国:重建和镀金时代(1865-1896)的美国》作者
.
“《中国人必须离开》从地方层面无缝过渡到国际层面,提供了一个关于排华的引人入胜、文笔优美的新叙事,这种叙事铺陈了中国人的声音和经历,为我们理解移民和边界做出了重要贡献。”——Karl Jacoby,哥伦比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