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爾南˙布勞岱爾 译者: 施康強 / 顧良
简介
15-18世紀是西歐資本主義開始興起的時期,或稱前工業革命時期。各派歷史學家、經濟學家對於資本主義怎樣和為什麼在西歐萌芽、發展,商業資本和工業資本的關係如何,各地區之間的橫向聯繫對資本主義有什麼影響,工業革命為何發生在英國等問題的解釋莫衷一是。布勞岱爾則將這四百年的經濟活動解構為三個層次,分別進行地毯式的檢證,希望對上述的問題提出解答。
第一層是最基層,稱之為「物質文明」,涉及人們最基本的物質生活(衣、食、住、行)。在這個時期的大量經濟生活是自給自足、以貨易貨、範圍狹窄的日常生產與消耗。
第二層是市場經濟,即生產與交換的機制,沒有這種按照供需關係建立的市場,就沒有一般意義的「經濟」。市場意味著解放和開放,是與另一個世界接近的媒介。市場經濟不一定是資本主義性質的,它有時甚至是反資本主義經濟的。
第三層是資本主義,這是一種由少數商人組成的壟斷經濟,這種壟斷最早是與集市並存的。一些小型資本家利用信貸與遠距離貿易來操縱市場價格,逐漸發展成大資本家、批發商、銀行家,成為一個有錢有勢的社會統治集團,不僅控制國內外市場,也往往對市場經濟產生阻礙、破壞的作用。
其它版本
-
十五至十八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第一卷) 2018
-
十五至十八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 商务印书馆 2017
-
15至18世紀的物質文明、經濟和資本主義 卷一 廣場文化 2012
-
15-18 世紀的物質文明、經濟和資本主義〈卷一〉:日常生活的結構──可能和不可能 左岸文化 2007
-
15至18世紀的物質文明、經濟和資本主義(三冊) 左岸文化 2006
-
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全三卷)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2
-
Civilization and Capitalism, 15th-18th Century, Vol. I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2
-
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第一卷)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2
-
The Structures of Everyday Life Harper & Row 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