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花朵朵 坛坛罐罐
Douban
沈从文谈艺术与文物
沈从文
visão geral
沈从文“弃文从艺”录
从文物看历史,用推理谈艺术
他把前半生交给文学,把后半生交给文物
筚路蓝缕,为新中国文物研究开拓新的领域与方法
后文学时代的沈从文,数十年心血之作盛装再版
👀 编辑推荐
◎集合沈从文数十年文化、文物研究的随笔与文章。除陶瓷、丝绸、书画、服饰等常归领域外,也有对民间的花灯、窗花、龙凤图腾之物的研究。
◎数百幅精美图片,配合专业又不失美感的学术文章,致敬沈老提出的“文献结合实物”方法。以图注文,直观呈现不同时代文物风貌。
◎从横跨三十年的文章细节处,见沈老后半生浮沉与心境。
◎大家经典之作,名家陆智昌设计制造,圆脊精装,古朴典雅。
🔍 内容简介
1949年以前,沈从文是作家,写了四十几本小说和散文;1949年后他转行做了文物研究专家,和坛子、罐子、绸子、缎子打交道近四十年,期间的专注和投入并不比早年从事文学创作时少,对文物的鉴赏和积淀的艺术观同样是大师级的。
本书即收录了作者“另一半”创作:鉴赏文物的心得和对艺术的感悟。包括四十几篇笔记、随笔、讲稿和学术文章,涉及器皿、织锦、服饰、书画等类,还谈了个别地方的民俗文化。从中不仅可以饱览丰富多彩的文物考古艺术,也可寻觅沈从文离开文学圈后的生命轨迹。
🎈名人推荐
沈先生对文物的兴趣,自始至终,一直是从这一点发的,是出于对于民族、对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的深爱。他的文学创作、文物研究,都浸透了爱国主义的感情。从热爱祖国这一点上看,也可以说沈先生并没有改行。我心匪石,不可转也,爱国爱民,始终如一,只是改变了一下工作方式。
——汪曾祺
从文暂不写小说而专心文物考古,是迫于分工的需要,绝不是改行……(从文)在历史文物考古方面的卓越成就,也只会提高而不会淹没或降低他的文学成就。
——朱光潜
沈老在考古学方面的成就并不低于他在写作上的成功。
——金介甫(《沈从文论》)
沈先生的学术性论文,多半以文物图像为主,并选文献材料加以论证,判断是非,因博闻约取,笔下多有出人意料之创见,为专家和一般读者所共赏……以大量的出土文物和传世文物,如绘画、陶俑、雕塑、石刻、砖刻等艺术品和史志记载为依据,详细论述了各个朝代的各阶级、各民族的服饰式样和特点,及其在民族文化交流中的状况和作用;并且解析了各阶级、各民族在不同时期对服饰审美的不同观点和演变。对于服饰文化同其他方面的相关问题,也作了较广泛深入的探索,提出了许多新问题和新见解,其成就是多方面的。它可以供研究、教学之用。对工艺美术设计,对于古代文学艺术的注释和研究都有重要参考价值。这本书的出版,在物质文化史的研究与古代社会生活的探讨上,无疑是个新贡献,在实事求是的研究方法上也做出了可资借鉴的榜样。
——王亚蓉、王序(《沈从文和他的服装研究》)
contents
代序 沈从文转业之谜/汪曾祺
学历史的地方
一个长会的发言稿
文史研究必须结合文物
抽象的抒情
我为什么始终不离开历史博物馆
从新文学转到历史文物
无从驯服的斑马
古代镜子的艺术
谈瓷器艺术
中国古代陶瓷
玻璃工艺的历史探讨
“瓟斝”和“点犀”
“杏犀(qiáo)”质疑
试释“长檐车、高齿屐、斑丝隐囊、棋子方褥”
说“熊经”
“商山四皓”和“悠然见南山”
谈樗蒲
从《不怕鬼的故事》注谈到文献与文物相结合问题
花边
谈金花笺
谈广绣
谈染缬
江陵楚墓出土的丝织品
蜀中锦
织金锦
明织金锦问题
《明锦》题记
清代花锦
从文物来谈谈古人的胡子问题
关于天王府绣花帐子的时代及其产生原因的一点意见
关于赖文光马褂问题的一点意见
古代人的穿衣打扮
宋元时装
《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引言
过节和观灯
湘西苗族的艺术
塔户剪纸花样
谈皮球花
龙凤艺术
鱼的艺术
谈写字(一)
谈写字(二)
读展子虔《游春图》
谈谈《文姬归汉图》
春游颐和园
北京是个大型建筑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