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偏见到仇恨

豆瓣
从偏见到仇恨

登录后可管理标记收藏。

ISBN: 9787229182557
作者: [英]马修·威廉姆斯
译者: 姜伟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发行时间: 2024 -3
装订: 平装
页数: 356

/ 10

0 个评分

评分人数不足
借阅或购买

The Science of Hate

[英]马修·威廉姆斯    译者: 姜伟

简介

内容简介:
我们如何理解仇恨?偏见到仇恨之间有多远的距离?
全世界范围内恶性事件频发,从言论到行动,那些极端主义者肆意宣泄自己的愤懑,对他人造成不可逆的伤害。是什么激发他们心生恶念,又是什么促使他们将恶意付诸行动?
作为一名专业的犯罪学家,也是仇恨犯罪的受害者,作者马修·威廉斯教授对仇恨犯罪有着20年的深入研究,在这本书里,他通过大量的真实案例和实验数据,从脑科学、心理学、社会学及犯罪学的角度,深入挖掘了偏见和仇恨形成的深层原因,深度剖析了偏见和仇恨交集的“临界点”和 “引爆点”,为我们阐释了偏见思想如何演变为仇恨行为,触发事件又是如何影响仇恨的消长,网络如何激化仇恨暴力行为的增长,如何分析及有效地预防等,让读者深入了解极端社会事件背后的逻辑,理解人类的心理发展路径,学会从自身角度进行反思,从情绪端进行控制,从而有效降低负面情绪可能带来的伤害。
编辑推荐:
★ 对人对事形成偏见,也许并不是因为我们太固执
这本书会告诉我们,从生物起源的角度,偏见的形成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帮助人类免于遭受生命的威胁,于是从基因层面,我们筛选出某些特征作为记忆点,让某些偏见在危机时刻成为保护我们的盔甲。
★ 复杂的人性之外,还有基因在“作祟”
从形成偏见,到转化为仇恨,这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大脑在中间起到了超乎想象的作用,它很可能早于我们的意识而形成某种机制。这本书可以带你去脑科学领域神游一番,了解到人性为何如此多样。
★ 每一个关注热点、关爱民生的人,都可以从中了解更真实的世界
每时每刻,这世界上都有因仇恨而滋生的犯罪事件在发生,除了报以同情,我们也许可以做得更多。只有了解更多的文化、信仰、动因,才能了解每一个事件的起源,从而尽早感知或尽量避免可能发生的不幸事件。

contents

V 序言
第一部分
002 第1章 仇恨意味着什么
什么是“仇恨”?
为怀恨者进行心理侧写
022 第2章 仇恨计数
如何计数,何时计数
仇恨犯罪数量在上升吗?
048 第3章 大脑与仇恨
柔软的灰色盔甲之下
在大脑中定位仇恨
那些引发仇恨的大脑区域
第二部分
088 第4章 我的大脑与仇恨
找一个使用脑部扫描仪的神经学家
不尽如人意之处
超越大脑
108 第5章 群体威胁与仇恨
群体威胁监测机制
我们的生理习性与威胁
社会、竞争与威胁
文化机器、群体威胁与偏见
威胁感的消除
超越威胁
149 第6章 创伤、包容与仇恨
“普通”仇恨犯罪者
“特殊”仇恨犯罪者
179 第7章 触发事件与仇恨的消长
发现仇恨的触发条件
心理机制与触发事件
第三部分
212 第8章 仇恨的亚文化
追求意义和极端仇恨
勇士心理学
235 第9章 机器人程序和网络投饵人的崛起
我们输入什么,就会得到什么
网上有多少仇恨言论?
隐匿的极端伤害
法律能阻止仇恨言论的产生吗?
社交媒体能阻止仇恨言论的产生吗?
我们能阻止仇恨言论的产生吗?
268 第10章 言语仇恨与行为仇恨
极右翼游戏规则的改变者
“有实际行动的信息”
294 第11章 从偏见到仇恨的临界点及其预防
预测下一次仇恨犯罪
遏阻仇恨行为的7项措施
20年的研究工作对我的启示
322 后记
330 致谢
333 文后附图

短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