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修辞
豆瓣![政治修辞](/m/book/2021/11/288103a94e-5d86-40f6-862b-677bc15c9374.jpg)
西方宣传话语的哲学批判
How Propaganda Works
[美] 贾森·斯坦利 著 译者: 李晓梅 / 刘易平
简介
〇 社会的结构性不公,如何通过宣传而固化?
〇 特权群体的政治修辞,借助怎样的语言和认知机制,实现对公众的心理操控?
〇 煽动家的话术与民主制的危机
〇 美国出版协会年度哲学类“专业与学术杰出出版奖”(PROSE Award)
〇 乔姆斯基:“这是原创性的重要贡献,应该能使政治哲学重新焕发活力。”
.
————————
那些因物质上的巨大不平等而受苦的人,由于缺乏土地、到达不了更高的阶层,或因为其他机会平等和成就平等的障碍,将被引导着接受关于他们自身劣等性的那些有缺陷的意识形态。这将阻止这些人实现他们的物质利益。
——《政治修辞》
————————
.
本书将语言哲学和知识论分析工具,引入政治哲学研究,分析了西方国家宣传的运作机制、宣传与意识形态的紧密联系,以及宣传对民主制度的侵蚀。
.
宣传是西方社会中掌握更多资源的特权群体控制非特权群体的工具。宣传根本不打算诉诸理性意志,只求统一观点,它绕过了任何意义上的自主决策。宣传会把不公正的特权合理化,逐渐固化为根深地固、不可动摇的信仰。
.
西方社会中的特权群体控制着主导性叙事,声称他们之所以掌控更多资源,是出于自己的功绩,而教育系统和新闻媒体成为宣传特权群体意识形态的工具。特权群体意识形态的主要根源,是他们优越的社会身份。他们借助意识形态来合理化自己的社会身份。社会的实质不平等,会导致在民主上成问题的有缺陷的意识形态。有缺陷的意识形态拒绝理性修正,而煽动家正是借助这种意识形态才能得逞。
.
西方社会中的宣传,会被包装成一种看似可信的民主政治理想。自由民主制社会中的典型宣传形式,是依赖有缺陷的意识形态、利用刻板印象、借助看似无辜却有诋毁性质的词语,去削弱人们对少数派群体的同理心,使得这些群体的观点无法被看见,他们的利益也无法在立法过程中被考虑。非特权群体因为掌控资源较少,始终处于一种认知压迫之中,这会进一步削弱他们在社会财富分配中的话语权。
.
————————
.
▌Noam Chomsky,麻省理工学院语言学荣休教授:
贾森·斯坦利的《政治修辞》,是原创性的重要贡献,应该能使政治哲学重新焕发活力。
.
▌Tommie Shelby,哈佛大学哲学教授:
本书充满了令人信服的例子,探讨了什么是宣传,以及不良宣传对民主构成的威胁。作者提出的论证是概念性的、规范性的、历史性的和经验性的,具有说服力,且让人兴奋。斯坦利在探讨一个被许多哲学家所忽视、但本不该忽视的重要主题。
.
▌Robert J. Sternberg,康奈尔大学心理学教授:
这是一本宝贵,甚至可以说不可或缺的书,因为在这个时代,煽动家的影响达到了二战以来前所未有的水平。我强烈推荐这本书。
.
▌Rae Langton,剑桥大学哲学教授:
这本雄心勃勃的书,将斯坦利在认识论和语言哲学中的洞察,用来分析宣传在民主制中的自我掩饰作用。书中大量具体的政治应用实例,使该书的论点更加生动,也让这一主题在规范上的重要性深入人心。
.
▌Jonathan Wolff,牛津大学哲学教授:
斯坦利写出了一本极具启发性的书,使政治哲学家注意到了宣传问题。他旁征博引了一系列令人印象深刻的哲学和社会科学资料,为他的分析和主张提供支持。这本书必将引起广泛探讨和争论。
.
▌Mateusz Mazzini,波兰科学院哲学与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
极权主义政权曾如何运用宣传手段,这本书对此给出了有力的历史叙述,但它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历史上的宣传是什么样子的,它又如何发生了变异,转而服务于非自由主义者?对这个问题,斯坦利提供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整体论观点。就像对待每一个敌人一样,人们首先要能够辨识出宣传,才能够对其加以抵制。出于这个原因,斯坦利关于宣传的这部杰作值得一读。
.
▌角谷美智子,《纽约时报》首席书评人:
这本书为当下的一个重要主题提供了宝贵的洞察。
.
▌《科克斯书评》:
这本《政治修辞》列举了从美国历史上的种族主义到今日企业政治献金的实例。随着公众政治舆论的进一步极化,书中对宣传和意识形态的批评,只会越来越有影响力……这本书是关于宣传普遍性的重要研究。
.
▌《波士顿环球报》:
斯坦利追踪了各大洲几十年来的宣传历史,阐明了宣传具有的力量:宣传能使人们以违背自己最佳利益的方式行事。他发现,宣传用到的词语,可能与背后的政治一样重要。
.
▌《The National》杂志:
《政治修辞》值得大加赞赏,任何对政治和语言感兴趣的人都应该阅读。这本书是各种工具和洞察的宝藏,这里无法尽述。
.
▌《Bookforum》杂志:
这本书充满了精彩的见解和广博的学识,同时还设法以一种大众可以接受的方式,来解释分析哲学所关心的深奥问题。
.
▌《伦理理论与道德实践》期刊:
这本书的主题很吸引人。关于诋毁的理论,可以如何帮助我们分析公共话语和有缺陷的意识形态,以及后者同自由民主理想的关系?斯坦利讨论了这个问题。他的论述有望对该领域未来的研究产生影响。
.
▌《新闻学与大众传播学季刊》:
与赫尔曼和乔姆斯基的《制造共识》一样,这本书也从一个更高的角度,揭示了美国政治生活中的隐藏模式。《政治修辞》的高远视角向研究者提出了挑战,后者需要用更详细、更具体的解释,来说明宣传是如何运行的,又何以如此。
.
▌《全球话语》期刊:
这本书对语言、社会心理和经济结构的运行机制,进行了及时而有见地的探究,正是这些机制导致民主国家的人们对宣传习焉不察。
.
▌《政治理论》期刊:
一本探索性的、兼收并蓄的、活泼而个人化的书。
.
▌《生存:全球政治与战略》期刊:
才华横溢,一针见血。
.
▌VoegelinView.com:
没有哪本书比这本书更适合我们这个时代……它是政治哲学著作最优秀的典范。
.
▌DeSmog.com:
内容丰富,蕴含思想……同宣传作斗争的最好方式,是更深刻地理解它是如何操纵我们的,它实际上又是如何运作的,正如斯坦利在这本《政治修辞》中所做的那样。
.
▌Spinwatch.org:
这是一部及时而重要的作品,为一个关键但相对被忽视的研究主题,贡献了大量理论理解。
contents
各家推荐
前言
.
▌0. 导论:宣传带来的问题
宣传是社会上的高特权群体试图控制负特权群体的伎俩。作者从心理学与认识论的角度,阐释这种控制效应起作用的机制。宣传会把不公正的特权合理化,逐渐固化为根深地固、不可动摇的信仰。宣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涉及攫取权力,进而以媒介和学校的形式控制信息流动。
.
▌1. 政治思想史上的宣传
宣传向自由民主制提出的挑战是:作为自由民主制价值最为核心的表达,自由(liberty,通过言论自由实现),是否使得自由民主制从根本上就是不稳定的?
.
▌2. 对宣传的界定
宣传是那种,以非理性的方式,切断人们应当考虑的选项的言论。宣传比说谎还要恶劣。宣传根本不打算诉诸理性意志,只想统一观点。它绕过了任何意义上的自主决策。
.
▌3. 自由民主制社会中的宣传
自由民主制国家中的宣传,会被包装成为一种看似可信、直觉上具有吸引力的民主政治理想。自由民主制社会中的一种典型宣传形式,是依赖缺陷意识形态去削弱人们对少数派群体的同理心,使得这些群体成员的观点无法被其他人看见,他们的利益也无法在法律形成过程中被考虑进来。
.
▌4. 作为控制机制的语言
作者借助语义学与语用学工具,理解群体间从属关系的语言机制。在民主社会中,直白的诋毁总被列在禁用语清单上而不许使用。然而由于刻板印象的存在,有一些词语看似无辜却带有诋毁性质,不管什么时候,只要这些词语出现在句子里,便会传达成问题的内容,从而会侵蚀人们对特定群体的同理心。
.
▌5. 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信念的主要根源,是我们的社会身份。我们重视自己的社会身份,我们借助意识形态来合理化自己的社会身份。社会实质性的不平等,会导致在民主上成问题的有缺陷的意识形态。这种意识形态会拒绝理性修正,而煽动家也正是借助这种意识形态才会得逞。
.
▌6. 政治意识形态
正特权群体将控制主导性叙事,声称他们之所以掌控更多资源,是出于自己的功绩。教育系统和新闻媒体都将成为宣传正特权群体意识形态的工具。而负特权群体并无接受另一种意识形态的机会。负特权群体因为掌控资源较少,始终被社会置于高利害的位置,从而处于认知压迫之中,削弱他们在审议社会财富分配时的话语权。
.
▌7. 精英意识形态:一个案例
美国公立学校大众教育的目的,完全不是准确报道事实。美国的历史书写旨在传达资本主义价值体系的单一视角,反映的是高特权群体的视角,而不是女性、非洲裔美国人以及美洲原住民等负特权群体的视角。正如韦伯指出的,在存在大量不平等的社会中,精英阶层能够将其有缺陷的意形态信念传递给负特权群体,以此作为一种社会控制机制。
.
结语
.
致谢
参考文献
译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