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英资财团(1841-2019)
Douban
冯邦彦
overview
香港英资财团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上半叶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对华鸦片贸易。随着香港成为远东著名的贸易转口港,英资洋行迅速崛起,并将投资的触角从贸易拓展至航运、仓储码头、银行保险、地产、酒店及公用事业,从而建立起其逾170年的庞大基业。
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一度雄踞香港的英资财团受到新兴华资的挑战,开始从巅峰滑落。踏入过渡时期,英资作双线发展:怡和、汇丰等透过国际化策略,包括迁册、结构重组、加快海外投资等,试图建立起进可攻、退可守的战略态势;而太古、香港电讯、嘉道理等则透过上市、连手中资等实施固守香港核心业务的策略。回归之后,无论是怡和、汇丰还是太古、嘉道理、渣打等都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时至今日,英资财团仍然是香港整体经济和资本结构中一个重要组成部份,对香港经济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并构成香港经济的独特色彩。
一部香港英资财团的历史,实际上就是香港近现代政治和经济历史的一辑极其生动的侧影,从中可了解178年来香港经济所经历的深刻变化、发展脉搏、发展态势以及发展规律,并可得到一些历史性和现实性的启示。
contents
前言 / 001
第一章 奠定百年基业 / 005
01 英资洋行:贩卖鸦片起家 / 007
02 香港早期的英资洋行 / 018
03 航运、仓储码头和船坞业 / 030
04 汇丰银行的创办 / 038
05 保险公司:谏当与于仁 / 047
06 地产和酒店业 / 054
07 英资对公用事业的投资 / 063
第二章 向大陆扩张 / 079
01 上海成为进军大陆的大本营 / 081
02 怡和洋行:“洋行之王” / 096
03 太古洋行:航运业的巨擘 / 109
04 汇丰银行:金融业的垄断寡头 / 125
第三章 雄踞香江 / 137
01 战略重心转移:重返香港 / 139
02 英资四大行:怡和洋行 / 148
03 英资四大行:和记国际 / 161
04 英资四大行:太古集团 / 170
05 英资四大行:会德丰公司 / 183
06 汇丰银行:支配香港经济的金融帝国 / 191
07 战后英资保险公司的发展 / 202
08 垄断香港经济命脉 / 210
第四章 从巅峰滑落 / 217
01 华资财阀势力抬头 / 219
02 和记黄埔首告陷落 / 231
03 九龙仓、会德丰相继失守 / 247
04 怡和置地困守危城 / 260
05 从巅峰滑落的原因 / 269
第五章 部署国际化战略 / 279
01 怡和:迁册百慕大与结构重组 / 281
02 汇丰:结构重组 / 294
03 怡和:加快海外投资步伐 / 301
04 “帝国还乡战”:汇丰收购米特兰银行 / 310
05 从“上市豁免”到撤离香港股市 / 325
06 怡和:“重新定位”与固守香港 / 333
07 国际化战略的影响 / 338
第六章 稳守香港核心业务 / 345
01 太古集团:邀请香港中信加盟 / 347
02 香港电讯:淡化英资公司的色彩 / 369
03 嘉道理:对香港投信心一票 / 383
04 英之杰:最后一家英资大行 / 403
05 稳守香港的战略考虑 / 410
第七章 回归新发展:汇丰与怡和 / 421
01 汇丰控股:“环球金融、地方智慧” / 423
02 汇控的战略调整:“转向亚洲” / 434
03 怡和:收购怡合与阿斯特拉 / 460
04 怡和控股:亚洲中心的跨国商贸巨擘 / 471
第八章 回归新发展:太古、嘉道理及其他 / 497
01 太古集团的航空版图 / 499
02 太古集团:地产上市、发展与其他业务 / 514
03 嘉道理的香港情结与国际化策略 / 528
04 渣打银行:上市、分拆与进军内地 / 550
05 英大东与英之杰的“退” / 561
第九章 历史的回顾与前瞻 / 575
01 香港英资财团发展、演变的简要回顾 / 577
02 英资财团在香港经济中的地位 / 581
03 英资财团在香港经济中的主要特点 / 589
04 发展前瞻:机遇与挑战 / 596
附录 / 603
01 参考文献 / 604
02 香港英资财团大事记 / 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