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製造了貧窮?

豆瓣
誰製造了貧窮?

登录后可管理标记收藏。

ISBN: 9789571476667
作者: 湯瑪斯.索威爾
译者: 李祐寧
格式: 平装
出版社: 三民書局
发行时间: 2023 -9
装订: 平装
价格: NTD520
页数: 376

/ 10

0 个评分

评分人数不足
借阅或购买

史丹佛經濟學家對貧富不均的思辨

Wealth, Poverty and Politics: 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湯瑪斯.索威爾    译者: 李祐寧

简介

「這個世界從來就不是一個公平的競爭環境,萬物皆有代價。」
臺灣貧窮率「世界第二低」,我們真的富有嗎?
收入統計數據代表什麼?背後隱藏什麼訊息?
政府如何定義貧窮,會怎樣影響人民的生計?
為什麼比起創造財富,政府更重視分配正義?
美國重要的保守派經濟學家索威爾,在此書中勇敢挑戰經濟不平等的謬見。
如果你深信《國家為什麼會失敗》或《二十一世紀資本論》,那你一定要讀這本書──因為它揭露了權威人士和政治人物的無知與謬誤!
有錢人與窮人的收入差距正在擴大?!
▶根據收入所定義的貧困階級,大部分是由年輕人與較無工作經驗者所組成,但是沒有人會年輕一輩子。相反地,那些收入最頂層者,有超過一半的人在十年後,經歷了收入砍半甚至減少更多的情況。
福利制度能減少收入或財富的「不均」,終結經濟落差?!
▶假設一個人能以勞動獲得一萬元的收入,卻因此失去一萬五千元的補助,這代表重返勞動市場會讓自己的生活水準下降──就某種程度而言,不斷擴大福利制度,就是讓更多人不需工作就能活下去,造成更嚴重的收入不均。
「錯誤的前提鮮少能帶來正確的結論。」任何政治上的干預,都會顯著影響經濟發展。中國曾創造許多優秀的古文明,卻因為十五世紀鎖國政策的失誤,再也回不去以往的盛世;全球第一個「日不落帝國」西班牙,如今卻是西歐最貧窮的國家之一……為什麼猶太人、黎巴嫩移民,總是能夠在各領域取得亮眼的成就,美國的黑人卻比白人更容易深陷貧窮?
對「不平等」的過分關注,儼然成為知識分子、媒體與政治人物的重要標誌。許多經濟學家與政客出於政治動機,大肆宣傳模稜兩可的收入統計數據和理論,卻經常避開貧富不均的真正成因──生產力不均。如果我們只在乎財富分配,而忽視地理、文化、社會和政治因素造成的生產力問題,或是只關注收入差異,卻不去討論高收入者的成就或他們為社會帶來的好處,我們將無法得到客觀的事實。
無論是對資本主義的批判、自由主義的倡議,或是基於保守派的立場,都僅是為了提供不一樣的觀點與視野,如同作者在此書中說道:「對人類制度的研究,永遠都像是在尋找最可容忍的不完美。」本書若能提供關於真相的一小部分,目的就已達成。

contents

導讀:釐清事實的真相/莊奕琦
第一章 問題
第二章 地理因素
水路
土地與氣候
動物
疾病
位置
第三章 文化因素
文化與環境
文化傳播
文化與進步
第四章 社會因素
人口
心智能力
第五章 政治因素
國家的出現
政治極化
福利國家
第六章 可能的影響與遠景
收入與財富的差異
面對事實與未來
後記
致謝
參考資料

其它版本
短评
评论
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