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的歷史

Douban
觀看的歷史

Inscrivez ou connectez-vous pour évaluer cette œuvre ou l'ajouter à votre collection.

ISBN: 9789864590940
écrit par: 大衛·霍克尼 / 馬丁·蓋福特
traduit par: 韓書妍
édition: 積木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date de publication: 2017 -9
reliure: 精装
prix: NTD1500元
nombre de pages: 360

/ 10

0 évaluations

Pas assez d'évaluations
Acheter ou emprunter

大衛·霍克尼帶你領略人類圖像藝術三萬年

A History of Pictures

大衛·霍克尼 / 馬丁·蓋福特    traduit par: 韓書妍

résumé

他談的是觀看,但讀完之後你會懂藝術。彷彿一部電影,穿越由圖像組成的人類大歷史。
從第一個在洞窟壁上留下手掌印的人開始,到拿起畫筆作畫的畫家們,再來是用攝影機拍下世界的藝術家,到如今是人手一機隨時都在拍照、製作各式各樣的圖像並分享的盛況,再來會是什麼?這些圖像是如何突破地域、文化與時間的界線,影響著全人類看待世界的方式,相互交織成一張不可獨立存在的視覺網絡?
將時間與空間以平面媒材捕捉起來,是人類永遠的衝動。因為我們從不停止「觀看」。
七百年前的溼壁畫,如今看起來相當「迪士尼」;十六世紀的義大利畫家卡拉瓦喬發明了經典的好萊塢式打光;《北非諜影》裡的英格麗.褒曼看起來就像是提香筆下的抹大拉的瑪莉亞;日本浮世繪裡的海浪出現在《木偶奇遇記》……
「跨世紀繪畫大師」大衛.霍克尼(David Hockney)與英國知名藝評家馬丁.蓋福特(Martin Gayford)橫跨東西方藝術三萬年,用三百張人們認為已熟知的傳世名作,帶領讀者走入前所未見、別具啟發的藝術時空之旅。
繪畫是不朽的創作形式,在不同時空背景與技術發展下轉變樣貌。世界在人們的眼中,或透過感官,或透過光學,在不同大師的詮釋下被以各種方式「壓扁」於平面。而這些「敘述所見之物」的作品,又回過頭暗示人們該如何觀看世界。這綿密的視覺輪迴,絕不是傳統藝術史的範疇所能表述。透過兩位大師級作者的精采對話,我們得以重新認識繪畫、攝影、電影甚至雕塑、劇場等視覺藝術,也開始明白它們的精神與價值。
何謂真實,而何又為虛構?你是否寧可相信鏡頭,也不相信自己的眼睛?讀過本書,你將重拾「觀看」的技能,無論是觀看世界、欣賞繪畫,或是看一場電影,都將會有全新的收穫與感受。
「繼蘇珊.桑塔格(Susan Sontag)與約翰.柏格(John Berger)後,大衛霍克尼對圖像的凝視與自省,讓我們再次經驗藝術的本質。」
--藝術家與獨立策展人/林人中
「堪稱霍克尼版的《看的方法》,本書以最通俗易懂的方式說明,藝術尚未終結。也終於有一本書可以取代《藝術的故事》,把數位時代圖像充斥的現象,納入藝術史當中。」
--獨立策展人,臺北藝術大學戲劇系兼任助理教/耿一偉
「彷彿一部電影,經由兩個藝術家的語言和思想帶著我回溯,經歷人類歷史,遊走在古老與現代相通的視覺意象裡。」
--藝術博士、副教授、廣播節目製作主持人/單煒明
「大藝術家眼裡塞藏的另一群大藝術家、穿越探索及微米觀察,珠璣字字。沒有一個經典離得開例外,沒有一場時代在圖像裡缺席。」
--設計師/聶永真

contents

前言
導言:圖像、藝術與歷史
1 圖像與真實
2 留下痕跡
3 影子與詭計
4 描繪時間與空間
5 布魯內萊斯基之鏡與阿爾貝堤之窗
6 鏡子與倒影
7 文藝復興:自然主義與理想主義
8 紙張、油彩與複製圖像
9 繪製舞臺與場景
10 卡拉瓦喬與猞猁之眼國家科學院
11 維梅爾和林布蘭:手、鏡片與心
12 理性時代的美與真理
13 1839年之前與之後的暗箱
14 攝影、真實與繪畫
15 攝影與繪畫的愛恨糾葛
16 捉拍與動態的圖像
17 電影和劇照
18 圖像歷史尚未完結
筆記
參考書目
作品版權
謝辭
索引

autres éditions
commentaires
avis
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