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居時代
豆瓣
一個人住,因為我可以
Going solo:The Extraordinary Rise and Surprising Appeal of Living Alone
[美] 瑞克.克林南柏格(Eric Klinenberg) 译者: 洪世民
简介
獨居不再等於孤獨,而是我們的生活新選擇!
全球崛起的新風潮:獨居。
獨居帶來新的生活方式,
獨居正在改變我們的世界,我們要學習一個人住的生活方式
但其實,獨居不只是我們的選擇,更需要社會的整體設計。
群居了二十萬年的人類,在五、六十年前開始了獨居生活
群居生活,不再理所當然!
全球獨居者大幅崛起
十年內,全球獨居人口增加了33%。
美國有七分之一的人獨居,大多集中於都市。
全球獨居比例最高的四個國家:瑞典、挪威、芬蘭、丹麥。(有40%至45%的家庭為獨居)
傳統社交生活仰賴家庭為基礎的國家如日本,約有30%的家庭獨居。
德國、法國、英國獨居比例高於美國。
獨居家庭增加最快的國家:中國、印度、巴西。
為什麼我要獨居?
年輕人的成年禮。
(年輕專業人士付更高房租)追求自由與隱私:追求第二青春期。
(三、四十歲的單身貴族)拒絕為不盡理想的伴侶犧牲自己的事業或生活方式。
(離婚男女)不再相信婚姻是快樂或安定的可靠來源。
(長者)多半喜歡一個人住,勝於與友人或子女同住。
(最重要的是)獨居,因為我有能力
經濟發展累積的財富,以及福利國家提供的社會安全。
世界歷史文化的變化:個體崇拜,我比「團體」更神聖。(如:女性主義)
我們不了解的獨居
獨居與年齡無關。
獨居不等於孤獨寂寞。
相較於已婚者,獨居者更熱衷於社交和公民生活,朋友更多。
獨居者的心理健康優於與他人同住的未婚人口。
我們可以從獨居學習到什麼?
在這個媒介與超連結不虞匱乏的世界,獨居可以幫助我們發現自己,並體會陪伴的樂趣。
獨居現象帶給世界文化、商業和政治的震撼。
憑藉著令人大開眼界的數據、原始資料,以及對於諸多獨居人士的生動描繪,克林南柏格顛覆了傳統,進而針對獨居的興起如何改變現代人的生活體驗,提出了深入的見解。
對於這個前所未見的社會變遷,《獨居時代》融合了扎實的社會科學研究與真實案例。
獨居不僅僅是個人的生活選擇,更需要整個社會的研究與全體設計。包括:
一、都市設計;
二、居住設計;
三、生活物件的設計;
四、社會福利的設計。
本書並非推廣獨居,
也無意忽視獨居所必須具備社交與經濟上的條件,才能維持獨立。
但透過書中人物不同的遭遇、不同的獨居經驗,
你可以不必害怕獨居,更進一步在有機會獨居時,也可以擁抱幸福。
contents
序論:獨身社會
第一章,一個人生活:我比「團體」更神聖
第二章,獨居的能力:一個人住需要學習。
第三章,分手吧:兩個人在一起更孤寂
第四章,獨居,自我保護機制︰與外界的緩衝
第五章,一起孤獨:獨自一人的練習是投入健康關係的先決條件
第六章,一個人變老:長壽,愈來愈普遍的經驗
第七章,重新規劃單身生活: 全面的設計
結論:獨居,因為我們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