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社会制度史

豆瓣
蒙古社会制度史

登录后可管理标记收藏。

ISBN: 9787100211697
作者: [苏] 鲍里斯·雅科弗列维奇·弗拉基米尔佐夫
译者: 刘荣焌
格式: 平装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发行时间: 2023 -5
丛书: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历史地理
装订: 平装
价格: 65.00
页数: 384

/ 10

0 个评分

评分人数不足
借阅或购买

Общественный строй монголов

[苏] 鲍里斯·雅科弗列维奇·弗拉基米尔佐夫    译者: 刘荣焌

简介

※苏联著名学者弗拉基米尔佐夫倾尽十余年心血之绝笔
※蒙古学领域的奠基性著作之一
【编辑推荐】
蒙古人之间是如何互动的?他们是怎样组织起来游牧的?蒙古帝国是建立在怎样的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诸如此类的问题,在弗拉基米尔佐夫的《蒙古社会制度史》都能找到答案。在这本书中,作者充分利用了各种历史资料,展示了人身依附关系在蒙古的演进,可以说,这部书就是一部蒙古封建关系的发展史。他指出,蒙古国家是建立在蒙古贵族的利益之上的,平民、家臣等依附于贵族而生存,首领在这一关系中的地位并不突出。经过对氏族、生产方式、文化、宗教等诸多因素的讨论,弗拉基米尔佐夫展示了蒙古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描绘了一幅丰富多彩的蒙古生活画卷。
本书出版于1934年,一经问世便引起学界轰动,并多次译成其他语言出版,对后世影响深远,开创了蒙古史研究中的新领域。直到今天,这本书仍旧被视作蒙古史研究领域难以逾越的学术高峰,被一代又一代的学人奉为经典。
【内容简介】
《蒙古社会制度史》是苏联学界首部研究蒙古封建制度创建及发展历史的著作,为蒙古社会形态的演变提供了经典的解释。作者弗拉基米尔佐夫认为,蒙古社会的历史就是蒙古封建关系发展的历史。全书以时间为序,分古代、中期、近代三个时期,并借助大量不同文字的材料与典籍,细致入微、全面丰富地描绘了蒙古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状况。他富有创见性地指出,围猎组织方法的改变显示了蒙古社会的发展,而在这一过程中,类似于西欧封建关系的人身依附关系也在不断演进。这本书的问世在当时填补了巨大的研究空白,即便是到了今天,其经典性也丝毫未曾减弱,仍堪称学者研究11—17世纪蒙古社会的必备参考。

contents

前言
科学院院士弗拉基米尔佐夫著作目录
绪论 资料及参考书概述
第一章 总论
第二章 关于蒙古语和其他东方语的标音及标音符号
第三章 资料及参考书
第一节 古代(11—13世纪)——封建制度的开端
第二节 中期(14—17世纪)——封建制度的兴盛
第三节 近代(18—19世纪、20世纪初)——封建制度的解体
第一编 古代(11 — 13 世纪)蒙古的社会制度——封建制度的开端
第一章 古代蒙古的经济——森林和草原
第二章 古代蒙古社会的氏族制度
第一节 氏族
第二节 氏族的结合和氏族社会的分化
第三章 封建关系
第一节 伴当
第二节 家臣制
第三节 封建制度的基础
第二编 中期(14—17世纪)蒙古的社会制度——封建制度的兴盛
第一章 中期的蒙古及其经济
第二章 鄂托克和土绵
第三章 封建领主
第四章 封建战争
第五章 可汗与台吉
第六章 封建制度
第一节 下层阶级:阿勒巴图——属民、家仆与奴隶
第二节 封建主阶级
第三编 近代蒙古的社会制度
(自17 世纪末18 世纪初开始的时期)
第一章 经济变化
第二章 政治社会组织的变化
参考书目
索引

其它版本
短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