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莱茵与温尼科特临床范式:比较与对话

豆瓣
克莱茵与温尼科特临床范式:比较与对话

登录后可管理标记收藏。

ISBN: 9787519296179
作者: 【英】 简·艾布拉姆 / 【英】R. D.欣谢尔伍德
译者: 王晶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出品方: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
发行时间: 2022 -8
装订: 平装
价格: 69.00元
页数: 312

/ 10

0 个评分

评分人数不足
借阅或购买

【英】 简·艾布拉姆 / 【英】R. D.欣谢尔伍德    译者: 王晶

简介

梅兰妮·克莱茵和R. D.·温尼科特是当代精神分析领域的大师,他们的主张有着深刻的渊源又截然不同。因此对两人的比较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书从“基本原则” “早期精神发展” “外部客体的角色” “精神痛苦” “实践与理论”等五个角度入手,围绕两位大师展开了精要的介绍,并开展了详细且具有针对性的比较与对话,让读者对克莱茵与温尼科特思想的的异同能够有清晰的把握。

contents

导论
第一部分 基本原则
第一章 梅兰妮·克莱茵(R. D. 欣谢尔伍德)
第二章 唐纳德·温尼科特(简·艾布拉姆)
小结
对话
第二部分 早期精神发展
第三章 克莱茵的宝宝(R. D. 欣谢尔伍德)
第四章 温尼科特的宝宝(简·艾布拉姆)
小结
对话
第三部分 外部客体的角色
第五章 焦虑与幻想(R. D. 欣谢尔伍德)
第六章 环境-个体组合(简·艾布拉姆)
小结
对话
第四部分 精神分析概念之“精神痛苦”
第七章 梅兰妮·克莱茵与内部焦虑(R. D. 欣谢尔伍德)
第八章 温尼科特的攻击性概念(简·艾布拉姆)
小结
对话
第五部分 实践与理论
第九章 谁的现实?谁的体验?(R. D. 欣谢尔伍德)
第十章 抱持与突变性解释(简·艾布拉姆)
小结
对话
附录一 困惑与错误认识
附录二 克莱茵、温尼科特生平及年代表
术语表
中英文对照表
参考文献
后记

短评
评论
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