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估傳統·再造文明
豆瓣
知識分子與五四新文化運動
黃克武 主編
简介
2019年為五四運動一百週年,為反省此一運動在中國現代史上的意義及其對未來之啟示,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在兩年前開始舉辦一系列的學術活動,這一本論文集是以其中的一次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編輯而成。
長久以來,五四被視為現代中國政治、文學、思想、藝術乃至日常生活的轉捩點,本書以五四時期中國知識分子對於文化、政治議題之討論為焦點,並延伸至五四之後的「紀念政治」,彰顯五四時期作為現代中國文化演變的關鍵時期。
本書涉及的人物包括嚴復、林紓、梁啟超、陳獨秀、李大釗、胡適、傅斯年、錢穆、杜亞泉、張東蓀、施存統等人。各文透過思想內涵的描述或思想交涉之闡發,探索新舊之間矛盾衝突、交融互釋,進而走向一個以現代民族主義為中心,追求「德先生」(民主)、「賽先生」(科學)的新時代,在此同時也有學者開始思索民主、科學與愛國的侷限性。
作為一個象徵符號,五四不僅是現代中國的起點,更是猶待努力的未竟之業。
contents
導論:文化的政治‧政治的文化/黃克武
【第一篇 轉型中的知識分子】
近代中國文化轉型的內在張力:嚴復與五四新文化運動/黃克武
五四新文化運動中「舊派中的新派」/許紀霖
「打鬼」與「招魂」:胡適錢穆的共識和分歧/周質平
【第二篇 再探李大釗】
從文化與政治解讀五四前後的李大釗/汪榮祖
「心力」、「民彝」與政治正當性──以民國初年李大釗的思想為中心/段煉
鍛造「政治民族」──李大釗「新中華民族主義」的理論意涵/王銳
【第三篇 重構中國】
五四與近代中國的「空間國族化」/楊瑞松
建構「中華民國之人」:五四運動前(1912-1919)教科書的表述/區志堅
重構中國文明體系:新文化運動後期的政治與文化論述/吳展良
五四後中國家庭變遷的思考──從施存統的「非孝」談起/柯惠鈴
【第四篇 紀念五四】
紀念「五四」的政治文化探幽──1949 年以前各大黨派報刊紀念五四運動的歷史圖景/歐陽哲生
作為集合事件的「五四運動」:五四的概念化與歷史書寫/陳建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