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的叛乱者与革命者(增订本)
Douban
1845—1945
[美]裴宜理 traduit par: 池子华 / 刘平
résumé
本书系 汉学家裴宜理教授在密歇根大学攻读政治学博士学位的毕业论文的基础上修改而成,1980年由斯坦福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着眼于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期淮北地区的农民反抗运动,以这一地区既孤立又有联系的三大事件——捻军、红 会和 革命为研究对象。全书共分七章,作者运用环境学、生态学等方法,阐释淮北的地理环境;从社会结构、社会心态及人类学等视角入手,对淮北农民的生存策略展开分析;并对捻党、红 会进行了细致探讨。作者试图理解农民革命,即农民为什么造反与如何造反这个问题。作者创见性地揭示了地方环境在引发和形成农村动乱的重要性,并进而得出结论,中国农村叛乱的历史事实极大地鼓舞了 革命者发动农民的决心。这些观点的提出对于我们理解近代中国的 与社会、地主与农民、革命与叛乱等关系提供了具有开创新意义的视角。
contents
前 言
第一章 导论
第二章 反抗序幕: 淮北的环境
地 理
人口密度
种植模式
农业产量
土地占有情况
商 业
政府与税收
生活标准
淮北农民的心态
第三章 淮北农民的生存策略
通常的治家策略
侵略性生存策略
掠夺性策略
防卫性策略
结 论
第四章 从掠夺者到叛乱者: 关于捻党的个案研究
捻党的起源
早期捻党的宗旨与活动
捻党与政府的关系
走向叛乱
捻党叛乱的组织
为生存而发起的叛乱
掠夺性叛乱的局限性
结 论
第五章 从防卫者到叛乱者: 关于红 会的个案研究
红 会的起源
早期红 会的活动
走向叛乱
红 会与政府的关系
信仰和仪式
组 织
结 论
第六章 叛乱者遭遇革命者: 淮北的 运动
淮北地区共产党活动概况
双方都要打击!
共产党发动群众的方式
结 论
第七章 结语
附录一 张乐行供词
附录二 红 会会规
附录三 红 会时期华北其他的防卫性团体
附录四 黄崖之谜:晚清时期一场有争议的“叛乱”
参考书目
索 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