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工业社会的来临

豆瓣
后工业社会的来临

登录后可管理标记收藏。

ISBN: 9787210099215
作者: [美] 丹尼尔·贝尔
译者: 高铦 / 王宏周 / 魏章玲
出版社: 后浪丨江西人民出版社
出品方: 后浪
发行时间: 2018 -6
装订: 平装
价格: 110.00元
页数: 560

/ 10

1 个评分

评分人数不足
借阅或购买

The Coming of Post-Industrial Society

[美] 丹尼尔·贝尔    译者: 高铦 / 王宏周

简介

与托夫勒《第三次浪潮》、奈斯比特《大趋势》并称“未来学三大经典”
美国批判社会学大师、“哈佛之荣耀”丹尼尔·贝尔与卡尔·马克思及《资本论》的一场跨世纪对话
.....................
※编辑推荐※
☆我们该如何认识趋势推动带给未来社会的巨大改变?
☆在资本主义的进阶之路上,知识占有是否会取代资本占有,进而决定未来社会的阶层结构?
☆趋势分析与社会学之想象力的无缝接合 捕捉介乎三大社会结构中轴之中的不确定性
.....................
※内容简介※
资本主义在漫长的发展历史上曾孕育各种类型的社会形态,本书首版问世之际,石油危机爆发,在西方发达工业社会盛行的管理资本主义盛极而衰。丹尼尔·贝尔认为一种与工业化社会不尽相同的社会形态正在露出端倪,于是撰写了这本以未来学形式呈现、同时表现出超乎寻常的系统分析能力的社会学经典之作。贝尔把自己对所谓“后工业社会”的预测看作是与卡尔·马克思的一场对话,是对《资本论》惊才绝艳的社会分析的承续、修正和发展。他以系统思考、趋势分析以及社会结构之中轴原理为工具,不但明确指出当时刚刚在美国露出萌芽的“服务业即将取代制造业”以及“对知识的汇编整理正消解资本所有权的社会影响”两大趋势是“后工业社会”即将到来的前兆,更进一步详尽阐释、分析了它们将对三大社会结构中轴产生的影响。
.....................
※名人推荐※
☆社会学领域极少有一项研究能够从根本上改变我们对于世界如何运转的认识,而《后工业社会的来临》做到了这一点。早在1973年首版时,这本著作就已是众人眼中的经典。
——哈佛大学“路易斯与琳达·盖泽尔大学教授” 威廉·J·威尔逊(William J. Wilson)
☆这本书是过去50年最伟大的社会学经典之一,同时预示了未来50年世界的新变化。
——“信息时代三部曲”作者 曼纽尔·卡斯特(Manuel Castells)
☆丹尼尔·贝尔在本书首版中提出的“后工业技术”,现在已是为公众所熟知的名词。新增序言言简意赅,不但介绍了这些沿贝尔预见的方向、在过渡阶段获得巨大发展的新技术的鲜明特征,并且对由新技术带来但不能由它完全控制的各种社会影响给出了富有洞见的评价。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坦福大学琼·肯尼迪经济学荣休教授 肯尼斯·J·阿罗(Kenneth J. Arrow)
☆这种社会只是初露端倪,尚未成熟到能够给它明确命名(即定义)的程度。因此贝尔称之为后工业社会,是为着强调这些变化的间隙性、过渡性,意即他所讨论的那些趋势已经超过了工业化社会的界线,但还没有完全地成形为边界清晰的一种社会形态。
——丹尼尔·贝尔的中国学生、香港科技大学著名教授 丁学良

contents

中文版序
1999 年版前言 技术轴心时代
1976 年版前言
1973 年版序
导 论
方法论补记
后工业社会面面观
后工业社会思想史
本书计划
第一章 从工业社会到后工业社会:社会发展理论
马克思的两大图式
后马克思主义:西方的对话
马克思主义:官僚政治的问题
苏联:官僚政治和新阶级
社会发展:莫斯科的看法
捷克对未来的看法
后工业社会:一种概念性图式
第二章 从商品到服务:不断变化的经济形态
工作部门和职业
后工业社会的几种劳工问题
教育与地位
黑 人
妇 女
非营利部门
“新”工人阶级
变革的限制
第三章 知识和技术诸方面:后工业社会中新的阶级结构
变化的速度
规模的变化
知识诸方面
定义“知识”
知识的计量
知识的分解
技术进步的计量
现代化和技术发展
经济进步的计量
对技术的预测
知识社会的结构
知识阶级诸方面
科学精英和大众
受过高等教育者的未来形象
体制结构
资源分配
结论
第四章 公司的从属性:经济化模式和社会学化模式之间的紧张关系
新的批评
经济化模式
公司:一种新的社会发明
经济化模式的局限性
国民生产总值、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
社会学化模式
种种规划
作为社会学机构的公司
义务的平衡
公司的转折点
私有财产还是私有企业?
“公司”的含义
从艰苦奋斗到平淡无奇
第五章 社会选择和社会计划:我们的概念和工具的适应性
社会抉择和社会价值:需要新的算法
群体政治和个人领导
数字、互动与密度
扩散和规模变化
社会单元的适当规模和范围
公共与私人
社会结算系统
规划工具
社会指标是什么?
时代前景
第六章 “将来由谁统治?”后工业社会中的政治家和科技治国论者
范 式
时间机器
初现的年代
科技治国思想与观念
物支配人
军人支配物
由谁掌权?
政治角逐场
结语 未来的议程
社会制度是怎样改变的?
科学的未来
科学的精神气质
科学领域的政治
能者统治与平等

取消学校教育

重新界定平等
反对能者统治的情况

卢梭和人类的虚荣
穆勒和代议制的逻辑
罗尔斯和公正
对能者统治重下定义

公正的能者统治
匮乏的终结?
新的匮乏
文化与意识
作为仲裁者的政治
国际背景
结 论
出版后记

其它版本
短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