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佔領立法會
overblik
只拍7月1日這一天的紀錄片 卻是香港重要歷史文獻
從示威者聚集、行動升級的爭辯、衝撞立法會、佔領立法會、撤守離開的過程的畫面,全數被保留在《佔領立法會》這部紀錄片,這部片沒有導演、剪接、製片等,僅掛名「香港紀錄片工作者」,短短一個小時,完整記下了2019年7月1日這一天的珍貴影像,是香港歷史的重要書寫,也是對於「民主」相當深刻的思辨。
香港的示威運動一直以來都沒有領袖,原因是他們的領袖人物很容易就會被執政當局給逮捕,因此每一場運動雖然有持麥克風的「大台」,但大台的組成也會不停變動,人人都能成為大台的發言者,也很容易會被推翻。
《佔領立法會》試圖透過第一手紀錄,告訴觀眾要搞社會運動有多麼困難,示威群眾花了數個小時辯論要不要「衝」,最後仍未能取得結論,卻還是「衝」了,而進入立法會又是另一場要留下或撤退的辯論,最後還是沒有答案,也沒有什麼少數服從多數。
大家都只是做了自己想要做的選擇,想要「衝」的人「衝」、想要和理非的人和理非、想要留守的留守、想要離開的離開。這確實相當民主,但也荒唐,因為社會運動要成功,很大的一個關鍵就是必須要團結。
當場外的民眾強迫將立法會內留守的民眾架開,身為曾經親自參與過社會運動的我而言,真的感到不可思議,卻又非常真實,我們在現場總是不停討論著該怎麼做,擔心被警方突破驅離,卻從來沒想過會被其他示威民眾給強行架走。
紀錄片中出現了多位民主派議員,他們在現場反覆呼籲民眾要堅守和理非的底線,面對面的與抗議民眾嘶吼、辯論,搬出法條來警告,希望阻止他們違法衝擊立法會,但激情的民眾也反斥:「你們在體制內什麼也沒有做」。
反送中運動最後確實擋下了《逃犯條例》的修訂,卻換來更嚴格的港區《國安法》,香港民眾的示威至今都沒有結束。從2019年七一佔領立法會到2020年立法會民主派議員都未能「齊上齊落」。人們不經質疑抗議最後換來什麼?分裂的總辭有意義嗎?四處發生的示威有成果嗎?所謂「團結一致」是否違背民主的理念?民主是少數服從多數,還是每個人都應該自由自在地做自己想做的事。
来源: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43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