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中花述 - S7E7 鲁豫对话劳东燕 | 敢于面向黑暗,恰因此心光明

résumé
– 本节目由GIADA出品,JustPod制作发行 –
【本期嘉宾】
劳东燕,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陈鲁豫,媒体人、主持人
【本期节目介绍】
岩中花述第七季第七期节目,鲁豫遇到正直、勇敢、有阅读量的劳东燕。
她曾因在家中不被重视而内心失落,她曾迷茫于未来的职业方向,她还曾对机关单位的层级分明心生厌倦。劳东燕走上刑法学的道路,有时运的掉落,有自身的优秀,也有不断剔除枝丫的个人选择。
可一旦走上了法律这条路,她所关注的就不仅仅是自己的发展与命运。她关心社会事件中无力为自己争取权益的群体,她提醒技术发展下对公民自由可能产生的风险,她指责理性论调背后陈腐的价值观。她希望让更多女性走上决策高位,不是为了树立个人的榜样,或者庆贺单一的胜利,而是为了让更大范围的女性群体摆脱固有的性别偏见。
于是在舆论场上,她总是愤怒。越是被攻击,就越是想反击。因为她真诚地相信,法律,是为捍卫一种良善价值观所拿起的武器。
有人问她:为何总是看向社会的阴暗面?她说:这恰恰证明我没有被黑暗驯服。因为心底光明坚定,才懂得要照亮黑暗。
【内容提要】
Part 1 舆论场中的理想与现实
03:10 山西大同订婚案:「订婚」成了性侵的遮羞布
07:57 暴力犯罪被影视消费,真实案件却是另一种模样
12:25 「越攻击,越反击」:舆论场上的辱骂和讽刺,只会让我更想站在场内
17:18 法律是一座由现实通往理想的桥梁
20:31 关心外在的社会,其实就是在关心自己的命运
Part 2 法学中的性别与情理
22:57 法学中的性别偏见,悄无声息却处处可见
29:05 让更多女性站上决策位置,是为了让其他女性从性别约束中摆脱
35:22 逻辑、理性、勇敢,并非男性独有的特质
37:56 法律当然是应该情理法的融合,而不是冷冰冰的存在
42:49 倾听是为了找出掩藏的问题,罪刑相适应才是原则
Part 3 文艺作品中的抚慰与思考
46:55 《肖申克的救赎》:监狱亦是一种体制
51:13 布鲁克斯与楚门:体制外是死亡的绳索,还是新世界的自由
55:24 文学既能抵消刑法生硬如铁的冰冷,也能抚平时代的焦虑
结尾
60:54 用支持和理解托举孩子的自由和安全
65:34 职业与家庭之间,一定会有选择的权重
71:46 女性如何打扮,不是社会告诉你,而是由你自己决定
– 嘉宾推荐的作品 –
《肖申克的救赎》(The Shawshank Redemption),1994年上映的美国电影,由弗兰克·德拉邦特执导,蒂姆·罗宾斯、摩根·弗里曼主演
《活着》,余华著,1994年由张艺谋改编为同名电影
– 节目中提及的作品与人物 –
马克斯·韦伯(Maximilian Weber),德国社会学家、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哲学家、法学家,现代社会学奠基人之一
弗朗茨·卡夫卡(Franz Kafka),奥地利帝国时期捷克裔德语作家,以荒诞、压抑、孤独感著称,代表作《变形记》《审判》《城堡》等
《楚门的世界》(The Truman Show),1998年上映,美国剧情电影,由彼得·威尔(Peter Weir)导演,金·凯瑞(Jim Carrey)主演。讲述一个男人自出生起被困于电视真人秀的虚假人生,探讨自由意志、隐形操控与现实幻象
梁羽生,原名陈文统,现代武侠小说开创者之一,代表作《白发魔女传》《七剑下天山》
陈染,当代中国女性主义作家,代表作《私人生活》《空灵》
池莉,当代中国作家,湖北省文联副主席,代表作《生活秀》《烦恼人生》,以都市现实主义风格著称
铁凝,当代中国作家,现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代表作《笨花》《永远有多远》
张承志,中国当代作家,擅长历史与游记性写作,代表作《北方的河》《心灵史》
《美国的悲剧》(An American Tragedy),美国作家西奥多·德莱塞(Theodore Dreiser)1925年出版长篇小说,揭示美国社会阶层固化与金钱至上的现实残酷
玛德琳·奥尔布赖特(Madeleine Albright),美国前国务卿,历史上首位女性国务卿,曾以佩戴不同胸针传达政治态度、外交姿态著称,著有《胸针的语言》(Read My Pins)
– 互动方式 –
GIADA官网:www.giada.cn
GIADA小红书:GIADA • 岩中花述
GIADA公众号:mp.weixin.qq.com
GIADA 微博:weib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