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 is the legacy?

花了一周断断续续读完了,感谢新时代AI翻译模型(开始鸣谢)决定也断断续续写点什么。

看到之前的读者短评说终于也加入了“i read oba for and only for nate”俱乐部,好吧,围观nate确实是我的阅读初心,但读着读着我的好奇心都跑偏了,对身份政治,叙述视角和历史观点的辨析盖过了我对nate本人和其代表的右翼精英的好奇心,真是防不胜防。so读完之后我的评价反而没有我一开始设想会有的评价高,nate的叙述很恳切,没有太多遮掩,但也没有太多超出我预想的部分,淡淡失望,虽然作为畅销书已远远够格,但我还是淡淡失望,抱歉……接下来我也许会讲点废话……

《Hamilton》中“the room where it happenned”这首歌里,作为财政部长的主角Hamilton劝说他的同僚burr带着激情投入政治斗争中,把自己的立场痛快亮出来!ham解释自己在这阴诡地狱里搅弄风云的原因是“I just wanna build something outlives me”,是的,个体的人类似乎是速朽的,不朽的只有意志和决心,以及意志和决心造就的功业,制度和胜利,比人活得更长,这似乎就是很多有志青年投身战场的直接原因。

但在全剧的后半段,ham因家庭因素一蹶不振,他的妻子Eliza悲痛于儿子的去世和ham的不忠,在独唱中询问他“But What is the legacy?”,对啊,legacy难道就是something outlives me吗?what is the legacy?在我看来我们的指挥官nate,在自传中反复追问的是同一个问题,what is the legacy?

what is the legacy?

nate身上最深重的矛盾是他古典主义风格的个人追求,和后现代无意义的现实的冲突。他所接受的古典主义教育影响深重,全文多处引用我们熟悉的希腊人和罗马人(甚至都不超过这个范畴,我说古典世界也不是只有希腊和罗马吧),讲述开战时上级和同僚们也会熟练引用古人的案例,以及他的个人追求,他在解释为什么参军时写道:

I wanted to go on a great adventure, to prove myself, to serve my country. I wanted to do something so hard that no one could ever talk shit to me. In Athens or Sparta, my decision would have been easy. I felt as if I had been born too late. There was no longer a place in the world for a young man who wanted to wear armor and slay dragons.(我想去进行一次伟大的冒险,证明自己,报效国家。我想做一些非常困难的事情,这样就没有人能对我胡说八道了。在雅典或斯巴达,我的决定会很容易。我觉得自己生得太晚了。这个世界已经没有一个地方适合一个想要披甲屠龙的年轻人了。)好古典(由衷)

在从“peace”转到“war”时,nate引用了普鲁塔克:

Archidamus gave a great defeat to the Arcadians, in the fight known by the name of the Tearless Battle, in which there was a great slaughter of the enemy without the loss of one Spartan . . . The old men and the women marched out as far as the river Eurotas, lifting up their hands, and thanking the gods that Sparta was now cleared again of the disgrace and indignity that had befallen her, and once more saw the light of day.阿基达马斯在战斗中击败了阿卡迪亚人,这场战斗被称为“无泪之战”,在这场战斗中,敌人被大肆屠杀,而一个斯巴达人也没有损失……老人和妇女们一直走到欧罗塔斯河,举起双手,感谢上帝,因为斯巴达现在又摆脱了耻辱和耻辱,再次看到了光明。

他把自己的祖国比做斯巴达,认为祖国受到了无端的攻击,只有鲜血才能洗去她的屈辱。但站在另一个视角上,我感到淡淡不寒而栗,只能想到修昔底德的另一段:

这边和那边对这场战争都抱有很大的希望,所有的人都想在战争中奋勇当先──这是可以理解的:开始的时候人人热情洋溢,在伯罗奔尼撒有许多年轻人,在雅典也有许多年轻人,他们还从未见识到过战争,所以他们都想参加战争。希腊的其它城市都关注着这两座城市之间的交兵……大多数人站在斯巴达的那一边,因为斯巴达将自己说成是希腊的解放者……大多数人恨雅典,部分希望摆脱雅典的控制,部分害怕落入雅典的控制。

开始的时候人人热情洋溢,在伯罗奔尼撒有许多年轻人,在雅典也有许多年轻人,他们还从未见识到过战争,所以他们都想参加战争。

可是就像nate本人说的那样,英雄和半神的时代早已过去,如今战场上的都是狗娘养的,没有任何高贵可言,记者写的generation kill和hbo拍的剧都沿用了这一内核,所以你看接受古典教育也是有坏处的,别人都很自洽你却很痛苦(。朋友问我gk讲了啥,我说:就是讲美军已经不再是什么王者之师,士兵们都很迷惘,美国人和阿拉伯人都无谓地交战,倒在一起死去,鲜血流进沙漠里。然后朋友说omg(。

每次每每看到Lieutenant Fick这样对古典风格建功立业抱有深切期望的青年军官,我就:忍不住:

这就是后半段nate个人的矛盾,并且一定程度上驱使他走向了退役走人的道路,在结尾他思来想去,还是觉得他难以从无差别屠杀和弱智一样的指挥链中感到proud,且当前线基层指挥官太惨了,上面有上司压着下面又有手下要安抚,遂走人。挺好的,其实我觉得这是最后一重考验,如果青年军官们思来想去觉得可接受甚至是愉悦的,那么三十年后就变成general Mattis了啊喂!

荡开一笔写一下马蒂斯将军,在oba成文的本世纪初,二十年前,在阿富汗时他是准将,担任海陆第一远征旅指挥官,在伊拉克时他升为少将,担任海陆第一师的总指挥官。在之后的岁月里他担任过,中央司令部司令官,北约司令官和国防部长。马蒂斯将军就是那种道德水准和心理状态通过了考验的人——他同情心很弱,礼貌也比较低下,曾各种喷人,指责敌方平民不懂瓜田李下的道理被炸纯属惹火上身。

海陆特种作战司令部在他上任防长时发了一条Facebook,模仿万福玛丽亚的祷文写了一段万福马蒂斯:Hail Mattis, full of hate. Our troops stand with thee. Blessed art though among enlisted. And blessed is the fruit of thy knife hand. Holy Mattis, father of War. Pray for us heathen, Now and at the hour of combat. Amen.配图如下

这就是现代战争道德的根本面目(爽朗。我猜测也是高级指挥官的必经之路吧,所以一定程度上其实是nate没有通过现代战争的考验,而不是他高贵地做出了高尚的选择……好啦我不讽刺了,两害相权,我还是更支持nate的。毕竟通过了战争之神考验的军官们都……

要是战争不死人,再也没有比这更好玩的游戏了

——中国人民志愿军15军45师师长崔建功在观看喀秋莎火箭炮齐射后的感想。

南北战争中的李将军也曾说 “幸好战争是如此骇人,否则我们会打到乐此不疲。”(It is well that war is so terrible, or we should grow too fond of it.)

继续,关于美帝的军队气象,我也很感兴趣,不同地区的军队细节差别居然没那么大,可以说其实这现代罗马的军队和我熟悉的军队没啥区别:诶你们的精英部队也是侦察连啊,你们侦察连也说杀杀杀啊?你们也说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啊?你们也要交学习报告和思想报告啊?你们也有人格侮辱和审讯训练啊。。。。这和我熟悉的那套有啥区别啊。。。

oba没有现存的中文翻译,有人译为“子弹出膛”,有人译为“枪林弹雨”,有人译为“一枪之遥”,接上,考虑到大家的相通性,那oba何尝不是一种最后一颗子弹留给我。。。(抱歉暴露了童年糟糕的阅读品味

且想看handbook,可真正handbook的部分没那么多,nate更喜欢写带有理论和主旨的段落,可能是个人特色,可能是保密条例(,不过我还是更喜欢看handbook,因为epic之类的我自己也能看也能脑补好吧(吐槽

友邻之前提及,nate的视角很不寻常:

我喜欢这个分析!我也有同感,nate的视角和寻常军官不一样,我猜测就是因为他其实把自己视作历史学家,只是记录的正好是亲身经历而已,参与战争是值得铭记的,但本人还是觉得自己是历史学家没错……例如,埃斯库罗斯在自己的墓志铭中完全没提什么戏剧什么文学什么创作,他引以为傲的只有自己的参战经历,nate应该也在某种程度上与埃斯库罗斯的逻辑暗合吧。

Αἰσχύλον Εὐφορίωνος Ἀθηναῖον τόδε κεύθει

μνῆμα καταφθίμενον πυροφόροιο Γέλας·

ἀλκὴν δ' εὐδόκιμον Μαραθώνιον ἄλσος ἂν εἴποι

καὶ βαθυχαιτήεις Μῆδος ἐπιστάμενος

墓碑下安睡着雅典人埃斯库罗斯,欧福里翁之子,

在丰饶的杰拉死亡战胜了他。

但马拉松的战场可以证明他的勇敢,

连长发的米底人也得承认。

好,最后的最后,我要批判一下nate的历史研究者视角,仍然囿于他的种族和身份,例如他们行至伊拉克的随感,实地视角是存在缺失的,nate并没想过去切实研究middle east的宗教,历史和文化习俗,其实也正常,他们,美国军队,的结论,可能和Ray在车上od之后说的噻话是差不多的,一切都是因为萨达姆侯赛因是个fxxk女人也fxxk男孩的大啥呗。。。精英弱智一样的傲慢,,啧啧啧,,,

在读到开头时,我曾羡慕过白男可以轻易取得身份认同的自洽:他们学习希腊人和罗马人的著作,因为那些东西本来就是为他们所在的群体叙写的,他们是古往今来英雄传奇的主人公,他们代表当代罗马的赫赫武力,像之前的罗马一样扫荡帝国边缘的部落。。。他们可以理所当然全盘接受精英主义那一套,并实践它,内化它,而如果是我们呢?我们不出生在罗马,不是也不可能成为货真价实的罗马人,我们是英雄传奇里的边缘群体,至少我绝对是个年轻的少数族裔女性,这没得跑,我不是Nathaniel fick中尉的同路人,那么在阅读古典学那一套时就会感到痛苦,代入不了斯巴达兵团啊朋友们,代入不了一点,我会代入斯巴达人主动淘汰掉杀掉的残疾婴儿,会代入没有完整公民权的罗马女性,会代入抗争失败的腓尼基人,会代入在出征军团里拿底薪的努米底亚辅助兵,会代入母语是希腊语却不得不为了帝国用拉丁语书写的学者,会代入不断斡旋以防止自己的祖国被帝国吞并的亚美尼亚使节。。。。。。罗马人教会了我很多,自我孩提时代到青年时代,罗马教给我的可能和教给Nathaniel fick中尉的一样多,但是我能说fick中尉永远不会说的一句话:你们罗马人,真是傲慢啊!

so读到结尾,我开始不羡慕白男了,他们的傲慢一叶障目,阻碍了他们对世界真相的发现,“战争居然是他爹的没有一点高尚意义的!”nate需要去正儿八经服几年兵役上两次战场才能发现,我敢说我们少数群体一早就发现了(。)从小全世界就都在告诉你:你的群体,赫赫,你这个瘪三在帝国军队里混不下去一点。。。挺好的,我的一位友邻曾说某些群体就像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书里没有得过癫痫,“固然幸福但也离生活的真相很远”,那我想说我们少数派就是早早得过了癫痫,不幸福,但离生活的真相很近。现代化真好,自由,平等,互相尊重真好,cheers,各位,帝国的时代可能要过去,新时代要来临了!借用nate的话来说,our time is coming……